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邊塞詩教學設計

邊塞詩教學設計

邊塞詩教學設計1

  壹、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邊塞詩的風格特點。

 2、積累邊塞詩的常見意象。

 3、初步了解邊塞詩的常用表現手法。

 過程與方法

 1、借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深的我國古代詩文,背誦壹定數量的古代詩文名篇。學習古代詩詞格律基礎知識,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

 2、學習鑒賞詩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詩歌的藝術特性,註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古代文人的愛國情懷

  二、教學重點

 1、了解邊塞詩的風格特點。

 2、積累邊塞詩的常見意象。

 3、初步了解邊塞詩的常用表現手法。

  三、教學難點

 學習鑒賞詩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詩歌的藝術特性,註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

  四、教學過程

 (壹)導入

 邊塞詩是以邊疆地區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邊塞詩形成於漢魏六朝時代,興盛於唐代,代表詩人有王昌齡、高適、岑參等,他們被稱為邊塞詩人,形成了所謂的邊塞派。

 (二)整體感知:

 學生背誦邊塞詩範仲淹的《漁家傲秋思》,整體感知邊塞詩的意象。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際,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學生得出意象:塞外、衡陽、雁、角聲、長煙、落日、孤城、濁酒、燕然、羌管、霜、將軍、征夫

 總結邊塞詩的主要意象:

 空間意象:樓蘭、陰山、涼州、玉門關、天山、長城、瀚海、荒城、轅門等。

 事物意象:樂器:羌笛、胡笳、琵琶、蘆管、號角、鼓。戰具: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戰車。

 景物:大漠、烽煙、黃沙、長雲、秋月、雪山、孤城、飛雁、鷹揚、箭飛、馬走。

 人物意象:胡、羌、羯、夷、單於、戍卒、將軍、征夫(三)學生分析範仲淹的《漁家傲秋思》表達的感情從濁酒壹杯家萬裏體現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從燕然未勒歸無際體現出作者深沈的憂國愛國的感情。教師總結邊塞詩特點--最能體現國運興衰

 (四)教師找出典型的邊塞詩,學生分析情感,教師總結。

 1。初唐詩和表達的情感:

 寧為百夫長,勝作壹書生。(楊炯)(表達建功立業的渴望。)

 2。盛唐詩和表達的情感: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誓不還。(王昌齡)(豪邁,勇敢,即使是艱苦戰爭,也壯麗無比;即使是出征遠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壯烈犧牲,也死而無悔。)

 3。中晚唐詩和表達的情感:

 磧裏征人三十萬,壹時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陳陶)(雖然詩人也保持著昂揚向上的基調,但總有些悲壯,惋傷之情。)

 4。宋代詩和表達的情感: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陸遊)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範仲淹)(雖然洋溢著愛國的熱情,卻有了報國無門的憤懣,歸家無望的哀痛。與盛唐時相比多了壹些淒厲,壹些惆悵。)

 教師總結表達的主要感情

 1、抒寫將士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豪情。

 如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借孤寂艱苦悲壯的戰爭生活的描寫表現戍邊將土的壯誌豪情。

 2、表現思鄉思親的主題。

 如王昌齡的《從軍行》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裏愁。詩人借萬裏之外的妻子對自己的思念,含蓄表達自己對妻子和家人的思念。

 3、描寫戰爭場面的慘烈。

 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 蒼蒼丁零塞,今古緬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無全軀。黃沙幕南起,白日隱西隅。漢甲三十萬,曾以事匈奴。但見沙場死,誰憐塞上孤。通過描寫戰爭的慘烈,表達戰士想要報效GJ的豪情。

 4、描寫壯誌難酬的感傷。

 孟浩然《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通過戍邊戰士到老守邊的事實,表現想要建功立業,卻壯誌難酬的感傷。

 總的來說是總的來說有建功立業的渴望,遍地生活的艱辛,戰爭場面的慘烈,將士的思鄉情緒,壯誌難酬的感傷。

 (五)總結常用手法

 誇張用典比喻渲染、虛實結合等

 (六)實戰演練

 閱讀下面兩首詩詞,然後回答問題(學生簡單組織答案)從軍行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漁家傲秋思範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際,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1]《從軍行》和《漁家傲秋思》在所寫內容上有什麽***同點?

 [2]兩首詩在寫法上有何異同?

 [3]兩首詩在思想風格上有何不同之處?

 答:(1)都以戍邊為題材,都表現邊塞生活的艱辛。

 (2)相同點:都寫戍邊生活,但卻不從戰爭的角度寫。不同點:詩偏重寫邊塞生活環境的惡劣,如用暗孤穿等詞語;詞側重渲染戰士思歸的情緒,下片尤為明顯。

 (3)詩表現出勇於殺敵,不獲全勝不言歸的激越之情,風格豪壯;詞較多地表現了戰士們希望早日結束戰爭、盡快回家鄉的情緒,在風格上顯得悲壯。

 (九)高考鏈接(重點講解)雨雪曲江總①雨雪隔榆溪②,從軍度隴西③。繞陣看狐跡,依山見馬蹄。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漫漫愁雲起,蒼蒼別路迷。

 註①江總(518-590):南朝陳文學家,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人。歷侍梁、陳、隋三朝。 ②榆溪:指邊塞。 ③隴西:在今甘肅東部。(1)這首詩描寫了什麽樣的環境?末句中的別路是什麽意思?(2)詩人把旗彩壞、鼓聲低分別接在天寒、地暗之後,這樣寫有什麽好處?這首詩表現了戍卒什麽樣的情感?答案:(1)這首詩描寫了邊地雨雪交加、荒涼苦寒的環境。別路的意思是戍卒離別家鄉到邊關的路。

 (2)這樣寫的好處是,不僅點明了邊塞天寒地暗的環境,也真實生動地透露出戍卒在這種環境中產生的旗彩壞鼓聲低的心理感受。這首詩表現了戍卒身處遼遠而艱苦的邊塞的思鄉之情。(十)作業

 1、閱讀下面壹首詩,然後回答問題。征人怨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裏黃河繞黑山。

 (1)為什麽說這是壹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

 (2)詩題為征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答:(1)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征人的戍邊生活

 。(2)怨年年歲歲頻繁調動,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怨氣候酷寒,怨景色單調。

 2、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涼州詞(其壹)張籍

 註 ①磧(q):沙漠。②練:白絹,絲織品的壹種。

 (1)無數鈴聲遙過磧句表現了怎樣的邊塞景象?

 (2)本詩運用了襯托對比和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案:(1)長長的駝隊行進在廣袤的沙漠上,駝鈴丁當清脆入耳。

 (2)遠與近、高與低、動與靜、抑與揚的襯托對比。前兩句實寫,後兩句以虛為主,虛中有實。

邊塞詩教學設計2

  教師寄語: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練就壹點讀的功夫,終生受益無窮。

上壹頁 1 2 3 下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