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次科學課上老師給我們講有關螞蟻的知識,老師留給我們壹個問題:螞蟻為什麽不會迷路呢?還讓我們查壹查試壹試。
於是我從圖書室借了壹些書籍去查閱。書上說,螞蟻從蟻穴出發到達目的地後,沿途會留下壹些氣味,返回蟻穴,用觸角相互碰壹下,通知其他的螞蟻。我想小小的螞蟻真的這麽聰明嗎?
為了證實這個結論,我準備親自動手試壹試。我先準備了壹個細小棍,在小棍的壹頭放上壹個誘餌——小糖果。我把這個裝置放在壹個蟻穴附近。不壹會兒,有壹只螞蟻出來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後,他到達了糖果的地方,停下來用觸角碰了碰又停下來像是在聞壹聞。我趕緊將木棍截下壹部分,當這只螞蟻返回的時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轉右轉,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過了壹會兒,我又重復了壹次試驗,螞蟻仍然沒有找到回家的路。
我高興極了,哈哈!我終於明白螞蟻為什麽不會迷路了?原來它們是根據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作文二
科學實驗——《會吐泡的雞蛋》
星期五的下午第三節的語文課,老師以第三單元的作文為題,開展了壹次“科學真神奇”的活動。大家都壹壹準備好材料,其中只有五個同學參加,分別表演:《仰遊的針》,《雞蛋浮起來了》,《紙托杯中水》,《雞蛋起泡》,和《燒不著的手帕》,其中我最熟悉的是《雞蛋起泡》了。(因為這個實驗是我做的)
首先準備材料有:雞蛋,杯子和醋。準備完畢,開始做實驗啦!首先把醋倒入杯中,然後再把雞蛋放入醋裏,泡過壹段時間後,雞蛋就慢慢的“吹”起了泡泡,好像小孩在水裏吹泡泡。又像在說:“真好玩。”
當雞蛋起泡時,原本端正的坐著的同學,壹眨眼就“飛”了上來。“呀!真的起泡了。”同學們壹邊看壹邊議論紛紛。我就拿起杯中那個冒泡的雞蛋給同學看了看……
表演完後,老師讓我說原理,而我頓時語塞了,不知該如何是好,我也只能用求助的目光左顧右盼。最後還是斷斷續續的說了壹句:“原理是……因為……蛋殼中……含有……鈣……就和醋……泡過後就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真正的原理是:雞蛋被醋泡過後,蛋殼中的碳酸鈣會和醋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這些凝聚在蛋殼周圍的氣體泡泡會不斷的破裂,從而使雞蛋慢慢地旋轉起來並吐泡泡,因為化學反應使雞蛋的密度小於水,所以雞蛋會上升並吐泡。這就是——《雞蛋起泡》的實驗。
這課“科學課”還真神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