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誌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下面是我分享的高壹語文上冊《再別康橋》教案,歡迎大家參考!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背誦並默寫詩歌;
2、了解徐誌摩的經歷和詩歌創作背景;
3、以本詩教學為契機,激發學生學習新詩的興趣,走進徐誌摩;
4、品讀詩歌意象,理解情感,感悟詩歌的美。
教學設想
1、以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音頻、視頻等多種信息載體的綜合呈現,營造氛圍,讓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2、重在誦讀和感悟,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意象,結合徐誌摩的經歷和時代背景,理解詩情。
3、品讀鑒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時數
壹課時
教學過程
壹、導入:
播放英國劍橋大學的照片,配以輕音樂,了解康橋。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徐誌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誌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誌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1915年畢業於杭州壹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十個月即告畢業,獲學士學位,得壹等榮譽獎。同年,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濟系。
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大夏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壹夜》。
沈鈞儒是徐誌摩的表叔,金庸是徐誌摩的姑表弟,瓊瑤是徐誌摩的表外甥女。
重點信息: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壹夜》。
寫作背景:《再別康橋》是徐誌摩的代表作。寫於他第二次歐遊歸來之時,實是回憶之作。“康橋”,今通譯劍橋,是英國學術、文化中心,風景勝地,在倫敦北面八十公裏左右,靠近康河(劍河),以劍橋大學馳名於世。1920年9月徐誌摩因景仰羅素,放棄了他在美國即將獲得的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位,前往英國,想成為羅素的弟子,但羅素因在歐戰時力倡和平而被康橋的三壹學院解聘,離開康橋。徐誌摩只好當壹名沒有學籍的選修生,在康橋度過了壹年(1921——1922),攻讀經濟學學位。本詩作於1928年秋再次訪問母校後的歸途中。
三、誦讀體悟,整體感知。
1、聽朗讀錄音;
2、學生分角色朗讀,情感重現;
3、討論:這首詩的基本內容是什麽?詩人的情感是怎樣變化的?請結合詩歌意象具體分析。
明確:
這首詩寫的是離別康橋時的所見所感,表達了對康橋的依依惜別之情。
全詩***七節:
第壹節:以“作別”開頭,營造了壹種別離氛圍,無限依戀。
第二、三、四節:“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榆陰下的壹潭”等意象,分別寫出康橋的美麗、慈愛和浪漫,並逐步推進,將“我”對康橋的依戀、難忘等復雜的感情具體化、形象化。
第五、六節:詩人對康橋的情感在“尋夢”中達到高潮!詩人多想“放歌”,但此時此境,離愁別緒,只能是“悄悄”與“沈默”。
第七節:“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壹揮衣袖,不帶走壹片雲彩。”與開頭呼應,節奏壹致卻又富有變化,回環往復。看似瀟灑的離去,卻有著逝者如斯的'無奈。雲彩雖然帶不走,但康橋在詩人心中永遠定格,那是壹種情結、壹種永久的懷念。
點撥:徐誌摩在《吸煙與文化》中寫道,“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樣蜜甜的機會了。我不敢說康橋給了我多少學問或是教會了我什麽。我不敢說受了康橋的洗禮,壹個人就會變氣息,脫凡胎。我敢說的只是——就我個人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康橋的學習經歷對於徐誌摩來說,是意義非凡的,讓他的思想和意識發生了改變,所以作者對康橋這壹具體的環境,有壹種依戀,壹種情結。
四、再讀詩歌,感悟提升。
討論:這首詩是壹篇華美的樂章,請仔細閱讀、思考、分析、歸納,妳覺得它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
點撥:詩歌的美體現在很多方面,這種美感是豐富而多樣的,語言、意境、意象、韻律等等,請大家結合具體的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
明確:新月詩派有壹個重要的理論,就是“三美”——建築美、繪畫美、音樂美。
(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壹種獨特的審美快感。
(二)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壹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築美。
(三)繪畫美即是辭藻美,如“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動態感和柔美感。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壹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五、拓展延伸,走進誌摩。
課後活動:請同學們課後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壹下徐誌摩的生活經歷,再讀壹讀徐誌摩其他的詩歌和散文,判斷壹下徐誌摩是個什麽樣的人?他的詩文有什麽特點?
板書設計
再別康橋
徐誌摩
意 象:金柳 柔波 星輝 軟泥 青荇
情感:悄悄 輕輕 沈默——無限依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