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翻譯:
有壹個在鄭國賣珠寶的楚國人。他用名貴的木蘭雕了壹只裝珠的匣子,將盒子用桂椒調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寶和寶玉點綴,用美玉連結,用翡翠裝飾,用翠鳥的羽毛連綴。
有個鄭國人把匣子買了去,卻把匣子裏面的珠子還給了他,這可以說,這個珠寶商人很善於賣盒子,而不善於賣珠寶。
買櫝還珠,讀音:mǎi dú huán zhū,原意是買來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舍不當。買櫝還珠是壹個貶義詞,與它相近的詞語有:反裘負薪。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擴展資料:
成語解釋:
商人買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卻退還了賣家匣子裏的珍珠。來比喻過分包裝,以致掩蓋本質的人。
成語出處:
戰國 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