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隨筆雜談相見不如不見—仙桃彌陀寺尋大學室友余向高

隨筆雜談相見不如不見—仙桃彌陀寺尋大學室友余向高

余向高是我大學時同宿舍的室友,他的中文功底不錯,深受專業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歡。我們宿舍***住六七人,每個人的性格都有很大的區別,我與余向高關系較好,余向高也與周元鼎較好,於是我們三人在校園的桃花林裏結拜兄弟,余為大,我為小。

大學畢業那年,我到中央電視臺實習。余向高在城區找到兼職,因為他是學中文教育的。離我們學校旁邊有壹座寺廟,余向高常去,在宿舍裏他也經常看佛書。那個時候我們根本不會想到他後來會出家。

余向高比我大兩歲。畢業後我到他租房找過他,他向我表明他想到仙桃出家,我也看到了他租房裏很多佛家的東西,沒有做聲。他和我說家裏不同意,我也不好說什麼。

2014年夏季我攜帶譚氏與吳迪壹起到彌陀寺尋找余向高。見到了他,但是他卻像變了壹個人似的,並沒有塵世中兄弟朋友的熱情,與我們並沒有多少交流。為了化解尷尬,我提出以後再來找他,他表示目前他要修身,不再適合見親朋好友。

這壹次拜訪他,我還見到了我的朋友高氏。高氏是我2012年在街道口認識的,當時他是壹位做銷售工作的小夥子,鬥誌昂揚。在我單位舉辦的壹次活動上,他和余向高都參與了。真的沒想到,高氏竟和余向高壹起出家了,我真的想不到。今日再見高氏,他說也許是天意安排。

之後忙於工作再未來過仙桃。

2019年8月14日,因為采風事宜要前往仙桃、天門、潛江和荊門,我便讓其余成員先往天門去,我和迪總便前往彌陀寺尋找余向高。也許是對同學的問候和想念,我猜到余向高應該在寺裏,我根本沒有去想他不在的話就是白跑壹趟。達到寺廟後,我想起了他曾經的囑咐,所以也沒有特意去找他,只當來轉轉。車停到寺廟門口,我就感覺不壹樣了。五年前來的時候,寺廟旁邊都是空地,只有壹座牌坊。如今建成了幾千平米的兩重大殿,著實輝煌。我們在轉轉的過程中巧遇壹位居士,他詢問我們貴幹,交流過程中我問其同學余向高還在這裏不,也許他不知余向高這個名字,所以他把我帶到齋堂詢問。

齋堂裏正有幾位師傅在做飯,我壹眼就看到了余向高,他正在洗水果。我便像兄弟們平時相處的方法壹樣,壹見面就伸手撫摸了壹下他的肩膀。剛才那位居士趕忙說這是來找妳的。余向高說:“這是我同寢室的同學,不用妳介紹。”罷,居士沒有再說話了。余向高拿出兩只碗要去洗,從我身邊走過,問我是否在這裏吃飯,我說不了,他又把碗放下,然後繼續忙他的事。看到他忙,我便退出齋堂。

居士帶我到大殿裏走走,和我說:“現在他是當家的,妳剛才那樣用手扶他肩膀不對,而應該雙手合十,所以他後來沒和妳說話。”並偷偷告訴我余向高住在側殿的二樓,還不讓我說是他說的,他說會被趕走的。接下來居士告訴我余向高在五點二十分的時候會到寮房誦經。我便在二樓等他。

大概等了十分鐘左右,沒有等來余向高,倒是高氏上來了。他並沒有認出我,我便主動問他不認識我嗎?這壹問他便理解過來了。

與他聊了壹些往事,他感嘆與塵世已經隔開好些年,也感嘆現在是00後的天下,我便寬慰他這個是心態問題,勸他多修佛法,做好佛弟子。隨後我表示想與余向高交流壹下。他告訴我,余向高法名叫宗凱,現在已經是這座寺院當家的了,要叫他宗凱師,不能喊他本名,也不能叫宗凱。說實話我很不適應,但是在寺廟這種環境下,心態完全不壹樣了。

我在等待宗凱師上來,大概有半個小。看他還未來,我便準備下樓離開。心裏有壹萬頭曹尼瑪在奔跑,心想我故意趕來相見,妳卻不見我。

正在我下樓準備離開的時候,我看到高氏在其身後壹起朝我走來。宗凱師壹直在朝我笑,我也朝他笑。他第壹句話就是問我找他有什麽事,我很不爽,但是忍住了。笑答只是來看看,交流壹下。

他並沒有像塵世中朋友那樣熱情邀請去宿舍坐坐,他說要誦經,問我等他還是如何安排。我楞住了。他看我沒有回答,他表示讓我先去忙自己的事,以後再聊。看如此,我也不好強待。我說行,便離開寺院。我沒有要他的電話號碼,臨走時也沒有回頭。但我心裏還是祝福他深修佛法,再登高階。

離開寺院的路上我與同伴交流,也許他是沒有太多社會交往經驗吧,也許佛寺有規矩吧!

嘆:妳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是。相見不如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