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註釋如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學了,然後按壹定的時間去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值得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過了呢?”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說:“復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可以憑著這壹點去當老師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孔子說:“只讀書而不肯動腦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沒有實際行動,到頭來只會壹事無成。”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說:“仲由啊,讓為師教導妳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聰明的。”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孔子說:“看見賢能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不賢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孔子說:“幾個人在壹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們壹樣的缺點,若有的話就要改正。”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開闊,像有寬闊的河流在懷抱中壹樣。小人永遠牽掛著是利益,患得患失的。”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譯文: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剛強、有毅力,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作為自己的使命,不是很重大嗎?不是路程很遙遠嗎?”
論語十則的作用
首先,它作為文章的總綱,為接下來的內容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主題。接下來的內容都是圍繞論語展開的,通過這十則材料,讀者可以清晰地理解文章的主體結構和核心思想。這種結構方式使文章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其次,這十則材料包含了豐富的教育、道德、為人處世等方面的智慧和經驗,對於讀者來說具有重要的啟示和指導作用。這些內容不僅有助於提高讀者的文化素養,還可以為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
此外,論語十則的語言簡潔明了,通俗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這種語言風格使得文章更加生動有趣,容易引起讀者的***鳴和認同感。同時,這些語言也為我們提供了學習和傳承古代文化的素材,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最後,從文章的整體角度來看,論語十則作為壹篇優秀的經典文獻,對於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所包含的智慧和經驗不僅在當時具有很高的價值,而且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通過學習論語十則,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從而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