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金融業具有指數化、壟斷化、高風險、利益依賴和高負債經營的特點。指數是指金融指數數據從各個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的整體和個別情況。壟斷是指金融業是受政府嚴格控制的行業。未經中央銀行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設立金融機構;二是指特定金融業務的相對壟斷。高風險意味著金融業是巨額資金的集散地,涉及國民經濟各部門。利益依賴是指財政利益依賴於國民經濟的整體利益,受政策影響較大。高負債經營意味著自有資本比例低於壹般工商企業。
1,中華人民***和國的金融業是在革命根據地創立的。最早的金融機構是國內第壹次革命戰爭時期廣東、湖南、江西、湖北的農村信用社,以及1926年12月農會創辦的柴山洲特區第壹家農民銀行。隨著革命戰爭的發展,各個革命根據地都建立了農村信用社和銀行。
2,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成立。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的銀行逐漸並入中國人民銀行。政府沒收國民黨官僚資本銀行,對私人金融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高度集中統壹的國家銀行體系。同時,政府動員和組織農民在廣大農村地區建立了大量的農村集體信用合作社,使他們能夠發揮國家銀行在農村基層機構中的作用。高度集中的“統壹”的國家銀行體系和許多農村信用社的結合是20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中國金融業最顯著的特征。
3,從1979年開始,中國開始進行金融業的結構性改革。中國人民銀行擺脫了具體的工商信貸業務,開始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國家專業銀行壹家壹家建立起來;重新組建保險公司,大力發展國內外業務;股份制綜合銀行和區域性銀行開始建立;發展了壹大批信托投資機構;租賃公司、金融公司、城市信用社、合作銀行、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資信評估公司、中外合資銀行、外資銀行等都有了壹定的發展,形成了以專業銀行為主體、中央銀行為核心、各類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並存的現代金融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