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跨越百年的美麗課文運用了什麽說明方法

跨越百年的美麗課文運用了什麽說明方法

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是梁衡的同名散文(最早發表於《英才》1994年第4期)的節選。這是壹篇贊美居裏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為主線,表明了居裏夫人的美麗不在於容貌,而在於心靈和人格。她為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還有壹篇讀後感有很多信息。

美在最深處——讀梁衡《跨越百年的美麗》

作者:董巖 文章來源:網絡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6-8-15

1998年10月22日《光明日報》刊出了梁衡所寫的《跨越百年的美麗》。沒有想到這篇看似不經意的散文發表後好評如潮,當年即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選入全國師範教材。在最近兩年開始的新壹輪教材修訂中,又接連被選入北師大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華東師大出版社等四家出版社編選的中學及專科教材。在發表後的四年間,該文被接二連三地被收入各類文集,百花文藝出版社還以這個篇名為書名出版了壹本散文集。這說明選家“英雄所見略同”該文也是作者的散文繼《晉祠》、《夏感》、《覓渡、覓渡、渡何處》之後第四次入選中學課本,在當代作家中,梁衡是作品入選課本較多的壹位。

居裏夫人的故事盡人皆知,從小到大,記憶中我們所知道的都是作為科學家的她:發現了鐳、兩獲諾貝爾獎、忍受著喪夫之痛獻身科學……然而就是這樣壹個陳舊老套的故事,在梁衡的筆下,卻生成了另壹番景致。梁衡說:“偉人是個舊題目,舊題最難作,這是因為它的許多方面已為人打通,明白如話,分毫畢現,讀者已無惑可釋,無知可求。但無中求有,便是大有,便是新路,會別有壹番驚喜”。在這裏,我們真的有壹番驚喜。人們看到了壹個另樣的居裏夫人:她蛻去了身上的光環,壹改嚴肅的面孔。瑪麗·居裏這個沈靜的波蘭女子,優雅生動地站在了我們的面前。那麽樸素,那麽堅強,那麽執著,隔著歲月厚厚的塵沙,我們看到了她的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她的人格力量,觸摸到了她的精神之美。感謝作者,使我們真正認識了作為女性楷模的她。

居裏夫人,壹直是梁衡甚為敬仰和推崇的女性之壹,早在1984年他寫《數理化通俗演義》時,就已搜集了有關居裏夫人的詳盡資料,並思考什麽是人生的價值、什麽是女性真正的美。作者在1991年的《人的外美與內美》和1994年的《大喝壹聲,慢慢道來》兩文中又再次關註和討論到這些問題。他說,“壹個人能以最美的外貌在最佳的年齡,成就最了不起的事業,就像壹首最好的詩又配了最美的曲,這樣的人真是千古絕唱了。”這樣看來,《跨越百年的美麗》決非作者壹時偶感而發,而是壹篇由來已久的厚積薄發之作。1998年,正值居裏夫人誕辰100周年,梁衡時任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他在翻閱文件時又看到了有關紀念活動的消息,這再次觸動了他:壹個世紀過去了,居裏夫人離我們越來越遠,可為什麽人們還沒有忘記她呢?在現實與歷史的碰撞中,作者感到有必要幫助讀者,特別是青年記者重新認識居裏夫人。他說:“偉人在社會上在人民群眾中的影響已經很大很大了,但這主要是靠他們的偉業、理論。人們接受的是他們的結果,是被舍棄了過程之後的結果,所以往往敬而遠之。在許多地方他們與讀者並沒有通。文學就是要把這個擴大了的距離再拉回來。就是要把這個結果之前的過程揭示出來,就是要有血有肉、溝通情理、讓讀者可親可信,所以我不想再重復那些結果,而是努力‘順瓜摸藤’,去找那些碧綠的葉子和芬芳的花朵,讓讀者自己去理解,果之初,果之前的樣子。”於是他拿起了思考的筆,僅用兩天的時間,寫出了這篇《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文章確實實踐了作者的理念,以柔和而又深沈的文筆壹下子拉近了我們和偉人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