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文學常識填空
本文選自《樊川文集》,作者是杜牧,字牧之,號樊川,是晚唐著名的詩人和古文家。他在文學上有比較進步的見解,認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兵衛”,文章應為事而作,不應無病呻吟。他的文學創作中以詩歌最為著名,與同時代的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
二、詞法、句法知識梳理
(壹)重點實詞
1、六王畢 (完結,指為秦國所滅)
2、蜀山兀 (山高而上平,這裏形容山上樹木已被砍伐凈盡)
3、覆壓三百余裏 (覆蓋)
4、驪山北構而西折 (修建,建造;轉折,意為改變方向)
5、直走鹹陽 (趨向)
6、廊腰縵回 (曲折)
7、而氣候不齊 (壹樣)
8、辭樓下殿 (辭別)
9、而望幸焉 (特指皇帝到某處,寵幸)
10、剽掠其人 (搶劫,掠奪)
11、人亦念其家 (掛念,顧念)
12、使負棟之柱 (擔負,承擔)
13、日益驕固 (頑固)
14、函谷舉 (被攻取,被攻占)
15、可憐焦土 (可惜)
16、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傳遞)
(二)壹詞多義
1、橫
(1)煙斜霧橫 (彌漫,繚繞)
(2)直欄橫檻 (與“豎”相對)
2、盡
(1)奈何取之盡錙銖 (掠奪完)
(2)盡態極妍 (極點)
3、縵
(1)廊腰縵回 (縈繞)
(2)縵立遠視 (長久)
4、壹
(1)四海壹 (統壹)
(2)五步壹樓 (壹座)
(3)壹日之內 (同壹)
(三)虛詞
1、之
(1)韓魏之經營 (助詞,的)
(2)杳不知其所之也 (動詞,到)
(3)奈何取之盡錙銖 (代詞,指財物)
2、也
(1)滅六國者六國也 (句末語氣詞,表示判斷)
(2)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句末語氣詞,表示解釋)
(3)誰得而族滅也 (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
(四)指出句中的古今異義現象並解釋
(1)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鉤心鬥角,古義指宮室建築結構精巧工致;今義比喻各用心機,互相排擠。)
(2)隔離天日 (隔離,古義遮蔽;今義指不讓聚在壹起,使斷絕往來,或指把患傳染病的人、畜和健康的人、畜分開。)
(五)指出下列句中詞類活用現象並解釋
(1)驪山北構而西折 (北、西,名作狀 向北、向西)
(2)四海壹 (壹,數作動 統壹)
(3)日益驕固 (日,名作狀 壹天天地,壹天比壹天)
(4)族秦者秦也 (族,名作動 滅族)
(5)朝歌夜弦 (歌、弦,名作動 唱歌、彈琴)
(6)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鼎、玉、金、珠,名作動 把寶鼎當作、把寶玉當作、把金子當作、把珍珠當作)
(7)輦來於秦 (輦,名作狀 乘輦車)
(8)奈何取之盡錙銖 (盡,形作動 掠奪完)
(9)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哀,為動用法 為┄┄悲哀;鑒,意動用法 以┄┄為鑒)
(10)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收藏、經營,動作名 收藏的寶物)
(六)指出下列句式特點
(1)戍卒叫,函谷舉 (被動句)
(2)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判斷句)
(3)秦人不暇自哀 (賓語前置句)
(4)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判斷句)
(5)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 (介詞結構後置句)
(6)棄擲邐迤 (被動句)
三、本文文體是“賦”,試結合賦的“體物寫誌”的特點,圍繞文章內容簡析。
(本文借寫阿房宮的興建和毀滅,揭露了秦國統治者窮奢極欲、荒淫奢靡而趨滅亡的歷史教訓,並借古諷今,諷諫當時的唐王朝的統治者以史為鑒,不要重蹈覆轍。)
《黃州快哉亭記》知識梳理(高語二冊)
壹、 填空:
1、題解:
快哉亭位於貶謫之地黃州,快哉亭為張懷民所建,蘇軾所命名,蘇轍作記,三人均遭貶官的命運,但面對挫折卻有著極其相似的處世態度。
2、文學文化常識:
本文選自《欒城集》。蘇轍(1039—1112),字子由,晚年自號潁濱遺老。與其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二、 字詞整理
1、古今異義:
⑴ 至於赤壁之下 (古義:到達; 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表示另提壹事)
⑵ 東西壹舍 (古義:三十裏為壹舍;今義:居住的房子:旅~,宿~)
⑶竊會計之余功 (古義:征收錢糧、管理財務行政等公務;今義:財務工作人員)
⑷ 將何往而非病 (古義:心情悲傷;今義:疾病)
⑸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古義:心情舒暢;今義:心裏平靜,無顧慮)
2、壹詞多義
⑴ 勝 以覽觀江流之勝(美景)
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自勝者(承受,禁得起)
⑵ 蓋 蓋亭之所見(句首語氣詞,)
玉之言蓋有諷焉(大概)
⑶ 適 將何適而非快(往,去)
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閑適)
⑷ 與 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參與,引申為有何關系)
與庶人之所以為憂(和)
⑸ 以 不以物傷性(因為)
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有以”固定結構,有用來……辦法、地方)
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用)
3、詞類活用:
⑴ 南合沅、湘,北合漢沔 (南, 名詞作狀語,在南; 北,名詞作狀語,在北)
⑵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名詞作動詞,取名。)
⑶ 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 (晝,名詞作狀語,在白天。)
⑷ 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夜,名詞作狀語,在晚上。)
⑸ 動心駭目(動,駭,使動用法,使……動,使……駭。)
⑹ 西望武昌諸山(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⑺ 草木行列(行列,名詞作動詞,排成行列。)
⑻ 亦足以稱快世俗(稱快,使動用法,使……稱快)
⑼ 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於蘭臺之宮(從,使……從)
⑽ 將蓬戶甕牖(蓬,甕,名詞作動詞,用蓬草編,用破甕做。)
⑾ 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窮,使動用法,使……窮盡)
三、特殊句式
1、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 (被動句。謫,被貶官。)
2、而自放山水之間 (省略句,“自放”後省略介詞“於”)
3、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 (省略句,“玩之”後省略介詞“於”)
4、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夜則魚龍悲嘯與其下。(介賓後置)
5、此獨大王之雄風耳 (判斷句)
6、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 (判斷句)
7、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 (介賓後置)
8、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 (判斷句)
9、亦足以稱快世俗 (省略句,“稱快”後省略介詞“於”)
10、有風颯然至者。 (定語後置,“有颯然至者風”)
11、快哉此風! (主謂倒裝句)
12、將何適而非快?(賓語前置,“何”是動詞“適”的賓語。)
13、此則人之變也 (判斷句)
14、而風何與焉? (賓語前置,“何”是動詞“與”的賓語。)
15、將何往而非病? (賓語前置,“何”是動詞“往”的賓語。)
16、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 (賓語前置,“自”是動詞“放”的賓語。)
四、固定句式
烏睹其為快也哉!(“烏……哉”有“哪裏……呢”的意思。)
五、課文理解:“快” 是課文文眼,在文中多次出現,請妳說說“快”的含義。作者最欣賞的人生態度是什麽?
參考答案:“快”的含義:內心坦然,不以物傷性,自放山水之間,窮耳目之勝以自適,隨遇而安的曠達胸懷和人生態度。
作者欣賞的人生態度:“自放山水之間”,“不以物傷性”
《項脊軒誌》知識梳理
壹、文常填空
1、《項脊軒誌》作者明代散文家歸有光,號震川,本文是他的散文名作。題中的“誌”就是“記”的意思,是古代記敘事物、抒發感情的壹種文體。
2、本文借項脊軒的興廢,寫與之有關的家庭瑣事和人事變遷,表達了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以及對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深切懷念,真切感人。
二、詞法、句法知識梳理
(壹)重點實詞解釋
1、垣墻周庭,以當南日 (擋住)
2、迨諸父異爨 (等到)
3、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整天)(像)
4、比去,以手闔門 (等到 )
5、吾妻來歸 (出嫁)
6、或憑幾學書 (有時)
7、吾妻歸寧 (回娘家探望父母)
8、其制稍異於前 (規制、格局)
(二)解釋壹詞多義
1、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放置)
內外多置小門 (設置)
2、大母過余曰 (探望)
日過午已昏 (超過,偏過)
人往,從軒前過 (經過)
3、吾從板外相為應答 (在)
從余問古事 (跟從)
(三)指出虛詞的用法和意義
1、 以
(1)娘以指叩門扉曰 (用)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 (來)
(3)能以足音辨人 (憑)
(4)以手闔門 (用)
2、 而
(1)而庭階寂寂 (並列)
(2)墻往往而是 (修飾)
(3)客逾庖而宴 (修飾)
(4)而母立於茲 (通“爾”妳的)
(5)呱呱而泣 (修飾)
3、之
(1)頃之,持壹象笏至 (音節助詞)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音節助詞)
(3)他日汝當用之 (代詞)
(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的)
4、於
(1)室西連於中閨 (和) (2)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 (在)
(3)其制稍異於前 (和) (4)某所,而母立於茲 (在)
5、為
①余既為此誌 寫 ②庭中始為籬 做
③吾從板外相為答應 替 ④軒東故嘗為廚 作為
(四)指出句中的古今異義現象並解釋:
1、室僅方丈,可容壹人居。 方丈,壹丈見方
2、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 往往,到處
3、余自束發讀書軒中。 束發,指少年時代
(五)指出下列句中詞類活用現象並解釋
1、塵泥滲漏,雨澤下註。下,名作狀 向下
2、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上,名作狀 從上面
3、乳二世。乳,名作動 餵奶,做….乳母
4、小鳥時來啄食。 時,名作狀,時常
5、垣墻周庭,以當南日。 周,名作動 圍繞
6、吾家讀書久不效。 效,名作動 有成效
7、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 朝,名作動 上朝
8、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手,名作狀 親手
9、客逾庖而宴。 宴,名作動 赴宴吃飯
10、東犬西吠 西, 名詞作狀語,向西
(六)指出下列句式特點
1、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 介後 省略(主語)
2、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判斷句
3、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被動句
4、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判斷句
5、某所,而母立於茲。 介後
6、余自束發讀書軒中。 省略(介詞“於”)
7、使不上漏。 省略(兼詞“之”)
三、有人稱贊歸有光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請結合文本加以賞析。
本文善於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細節和場面,采用白描手法,不著任何色彩來表情達意,語言清新、洗練,樸素流暢,感情真摯自然。
這是教師版、、所以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