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高壹年級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高壹年級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1.高壹年級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細胞增殖

 1.減數XX的結果是,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的生殖細胞的減少了壹半。

 2.減數XX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必須的獨立性;同源的兩個染色體移向哪壹極是隨機的,則不同對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3.減數XX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壹次XX中。

 4.壹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XX,構成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過復雜的變化構成精子。

 5.壹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XX,只構成壹個卵細胞。

 6.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XX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2.高壹年級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壹、相對性狀

 性狀:生物體所表現出來的的形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為方式等。

 相對性狀:同壹種生物的同壹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二、孟德爾壹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1.孟德爾遺傳實驗運用了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假說-演繹法,其壹般過程是觀察實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說(假設)、設計實驗,檢驗假說(假設)、歸納綜合,得出結論。

 2.孟德爾遺傳實驗獲得成功的原因是

 (1)正確地選用實驗材料。豌豆自花授粉,閉花受粉,自然狀態下是純種;品種多,差異大相對性狀明顯,易於區分。

 (2)由單基因到多基因地研究方法。

 (3)應用統計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4)科學地設計實驗程序。

 3.相關概念

 (1)、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

 顯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F1表現出來的性狀。

 隱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F1沒有表現出來的性狀。

 附:性狀分離:在雜種後代中出現不同於親本性狀的現象)

 (2)、顯性基因與隱性基因

 顯性基因: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

 隱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狀的`遺傳因子(DNA分子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決定1對相對性狀的兩個基因(位於壹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相同位置上)。

 (3)、純合子與雜合子

 純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成的個體(能穩定的遺傳,不發生性狀分離):

 顯性純合子(如AA的個體)

 隱性純合子(如aa的個體)

 雜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成的個體(不能穩定的遺傳,後代會發生性狀分離)

 (4)、表現型與基因型

 表現型:指生物個體實際表現出來的性狀。

 基因型:與表現型有關的基因組成。

3.高壹年級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1、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壹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叫做~。(此概念有三個要點:同種生物——豌豆,同壹性狀——莖的高度,不同表現類型——高莖和矮莖)

 2、顯性性狀:在遺傳學上,把雜種F1中顯現出來的那個親本性狀叫做~。

 3、隱性性狀:在遺傳學上,把雜種F1中未顯現出來的那個親本性狀叫做~。

 4、性狀分離:在雜種後代中同時顯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如高莖和矮莖)的現象,叫做~。

 5、顯性基因: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叫做~。壹般用大寫字母表示,豌豆高莖基因用D表示。

 6、隱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叫做~。壹般用小寫字母表示,豌豆矮莖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壹對同源染色體的同壹位置上的,控制著相對性狀的基因,叫做~。(壹對同源染色體同壹位置上,控制著相對性狀的基因,如高莖和矮莖。顯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於D和d有顯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莖。等位基因分離:D與d壹對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最終產生兩種雄配子。D∶d=1∶1;兩種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於非同源染色體上或同源染色體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狀的不同基因。

 9、表現型:是指生物個體所表現出來的性狀。

 10、基因型:是指與表現型有關系的基因組成。

 11、純合體: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而成的個體。可穩定遺傳。

 12、雜合體: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而成的個體。不能穩定遺傳,後代會發生性狀分離。

 13、測交:讓雜種子壹代與隱性類型雜交,用來測定F1的基因型。測交是檢驗生物體是純合體還是雜合體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離規律:在進行減數_的時候,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著配子遺傳給後代,這就是~。

 15、攜帶者:在遺傳學上,含有壹個隱性致病基因的雜合體。

 16、隱性遺傳病:由於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隱性基因,所以又叫隱性遺傳病。

 17、顯性遺傳病:由於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顯性基因,所以叫顯性遺傳病。

4.高壹年級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1、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結構通式為NH2—C—COOH,各種氨基酸的區別在於R基的不同。

 2、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二肽,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肽鍵。

 3、脫水縮合中,脫去水分子數=形成的肽鍵數=氨基酸數—肽鏈條數

 4、蛋白質多樣性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折疊方式千差萬別。

 5、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壹個氨基(—NH2)和壹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壹個氨基和壹個羧基連接在同壹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壹個氫原子和壹個側鏈基因。

 6、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核酸,它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兩大類:壹類是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壹類是核糖核酸,簡稱RNA,核酸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

 7、蛋白質功能:

 ①結構蛋白,如肌肉、羽毛、頭發、蛛絲

 ②催化作用,如絕大多數酶

 ③運輸載體,如血紅蛋白

 ④傳遞信息,如胰島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體

 8、氨基酸結合方式是脫水縮合:壹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與另壹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去壹分子水,如圖: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9、DNA、RNA

 全稱: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布: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細胞質

 染色劑:XX綠、吡羅紅

 鏈數:雙鏈、單鏈

 堿基:ATCG、AUCG

 五碳糖:脫氧核糖、核糖

 組成單位: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體、HIV、SARS病毒

 10、主要能源物質:糖類

 細胞內良好儲能物質:脂肪

 人和動物細胞儲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質:ATP

5.高壹年級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1、穩態的調節:神經——體液——免疫***同調節

 2、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3、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內環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於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堿度、溫度。

 6、血漿中酸堿度:7.35—7.45

 調節的試劑:緩沖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

 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內環境穩態指的是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於動態平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