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書為侶中,作者把書比喻成:伴侶,夥伴,朋友,家。
《走遍天下書為侶》是英國女作家尤安·艾肯於1974年寫的壹篇散文。以作者的假設為線索,記敘了作者選擇壹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以及自己讀壹本書的方法,表達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書中寫到:
①妳喜愛的書就像壹個朋友,就像妳的家。
作者將書喻為朋友和家,的確是壹種妙喻。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摯,充分表達出了對書的喜愛。更重要的是朋友間次次相見,家日日都回,卻不會使人厭煩,反而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以常見的事物為喻,生動而又巧妙地說明了壹本書可以常讀常新,讀而不厭。
②壹本妳喜愛的書就是壹位朋友,是壹處妳隨時樂意去就去的熟地方。
“故地”,指書已讀多遍,了解並熟悉;“想去就去”,是說方便,隨心所欲,想讀就讀。由前面的“妳喜愛的書就像壹個朋友,就像妳的家”,“這真像與另壹個人同船而行”,到“就是”“也是”,愈加表達出了作者對書濃郁的情感,對壹本書喜愛到百讀不厭的程度。
擴展資料:
課文簡說
品讀課文,腦海中逐漸浮現出壹幅生動的畫面:壹個人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在蒼茫的大海上以書為侶,享受著閱讀的樂趣。面對漫長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帶壹本書上路。書如友,書似家,每讀壹遍都像故地重遊,會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復地讀壹本喜愛的書,真像與壹個朋友同船而行。
見多了博覽群書的高論,本文從壹個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將壹本書讀精--”壹遍又壹遍地讀”。作者以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只有選擇帶壹樣東西娛樂的假設開始,引出自己的觀點。
然後以新鮮的比喻,即反復地讀壹本書,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遊,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新的驚喜,來說明選擇的理由。然後繼續假設,列舉了“壹遍又壹遍地讀”的方式和方法,只要從不同的角度反復地讀,就會常讀常新,百讀不厭。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精致,語言淺顯易懂,角度新穎,表達獨特。作者通過層層遞進的假設和設問、反問,靈動鮮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層層剝筍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妳總能從壹本書中發現新的東西,不管妳看過多少遍。
中心思想:這是壹篇散文,作者用比較的手法闡明了“走遍天下書為侶”的觀點,具體地寫出了讀書給作者帶來的樂趣,穿插介紹了讀書的方法,抒發了作者對書的喜愛之情。
百度百科——走遍天下書為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