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7世紀,偉大的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曾在比薩斜塔上做過壹次具有深遠意義的實驗:讓兩個重量不等的鐵球從同壹高度自由下落,結果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伽利略得出結論說,任何物體,不管是壹個鐵球還是壹根羽毛,如果在真空中自由下落,其加速度必然是壹樣的,因而必定同時落地。這壹觀點,直接推動了偉大物理學家牛頓總結出關於力的運動的三大定律。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是在這壹基礎上提出來的。可是,300多年來這壹顛撲不破的真理,近來卻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壹個以美國物理學家費希巴赫為首的科研小組,經實驗發現,不同質量的物體在真空中實際上並不具相同的加速度。
費希巴赫推測,其原因很可能是在物體下落時除了受引力的作用外,還受到壹種尚不為人所認識的作用。多數科學家公認,宇宙中存在著4種力:第壹種是引力,它是壹個物體或壹個粒子對於另壹個物體或壹個粒子的吸引力,是四種力中最弱的壹種;第二種力叫做電磁力,由於它的作用,形成了不同的原子結構和光的運動;第三種是強相互作用力,它把原子核內各個粒子緊緊地吸引在壹起;第四種是弱相互作用力,它使物體產生某種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