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拼音:
[pō]?
頗?
釋義:?
偏;不正。
很;相當地。 ?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形聲。從頁,從皮,皮亦聲。“頁( xié)”指人頭。
2、偏,傾斜,不平正。
如:循繩墨而不頗。——《楚辭·離騷》
天不頗覆,地不偏載。——《史記·匈奴列傳》
無偏無頗,遵王之義。——《書·洪範》
組詞:頗覆,(偏至壹側,只覆蓋壹部分。喻偏頗不公平;傾覆,傾倒。);頗_(偏差不正);頗側(偏側不正);頗緣(飾有斜紋的邊緣)。
3、偏邪,不公正。
如:君刑已頗,何以為盟主?——《左傳·昭公二年》
朝廷不頗。——《荀子·臣道》
刑之頗_。——《左傳·昭公十六年》
書辭無頗。——《左傳·昭公十二年》
人用側頗僻。——《漢書·王嘉傳》
組詞:偏頗(偏於壹方,不公正);頗子(歪心邪意;歹心);頗僻(偏頗邪僻);頗偏(不公平。也作偏頗);頗邪(偏頗邪惡);頗說(邪說);頗險(邪惡不正);頗辭(不正之辭);頗類(偏頗不平);頗激(偏激)。
副詞
1、略微;稍。
如:頗通諸子百家之書。——《史記·賈生列傳》
周以來乃頗可著。——《史記·三代世表》
山界頗開。——《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
組詞:頗可(稍可);頗有用;頗敗(稍微擊敗);頗采(稍稍采用);頗脫(時或,間或);頗譏(略有譏刺)。
2、很;甚。
如:初至北營,抗辭慷慨,上下頗驚動,北亦未敢遽輕吾國。——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然小孤之旁,頗有沙洲葭葦。——宋· 陸遊《過小孤山大孤山》
組詞:頗頗(很是;甚是);頗為出色;頗多;頗少;頗佳;頗甚(極甚);頗為得體(甚為切當)。
3、不可。通“叵” 。
組詞:頗奈(頗耐。可憎,可恨。同叵耐);頗我(我是彼非)。
常用詞組
頗豐 pōfēng
足夠大而多。如:贏利頗豐。
頗孚 pōfú
得到支撐、支持。如:頗孚眾望。
頗為 pōwéi
很——用在表示心理狀態的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程度很高,但還未達到最高點。如:說話時頗為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