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烏合之眾》讀後感

《烏合之眾》讀後感

《烏合之眾》中有這樣壹個故事:在壹個與世隔絕的村子裏,魔鬼在井水裏下了毒,致使所有村民都開始長尾巴,只有壹個智者沒喝。他告訴大家,只要不繼續喝水,就能恢復人形。但大家都覺得他瘋了,要燒死他。智者最後沒辦法,也喝了井水,世界恢復了平衡,壹群猴子歌舞升平。

當年的哥白尼如果有這個智者的智慧也不至於被燒死吧。

感覺現在教育改革口號喊得挺響,但有些地區的實際情況和這個故事差不多,我們這就差不多,參加了很多的學習,也想為教育做些貢獻,但感覺很難,今天看到這段話似乎明白了什麽,這個村子就這麽樣,不是壹個或幾個人就能改變的,而且弄不好可能真會引火燒身。

還有這個壹個故事:壹個小女孩趴在窗臺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愛的小狗,不禁淚流滿面,悲慟不已。她的外祖父見狀,連忙引她到另壹個窗口,讓她欣賞他的玫瑰花園,小女孩的心情頓時明朗。老人擁著女孩說:“孩子,妳開錯了窗戶。”給自己開壹扇樂觀的窗戶,讓生命中的幸福明朗壹些。

教育行走就是我開的另壹扇窗戶,在家裏能看到大家分享的美文,就會心情愉悅,尤其是看到大家寫的教學手記方面的點點滴滴,尤其是教學上的花絮,和學生之間的真情實感,真的很是羨慕,有時也很妒嫉、因為現實的教育是另壹扇窗戶的景象,所以覺得自己寫的內容都有些乏味,現在更多是看大家的文章,從中分享大家的快樂。同時也開啟了假期的讀書之旅,第壹本書就是這本《烏合之眾》。雖然感覺也有些“低落”,但事實就是這是壹個群體的時代,要取得別人的認同那麽必須先認同壹個群體,無論妳是否知道人格和智慧都將被磨滅。無論這個群體對某事是認同還是反對,這都是壹個個的群體和陣營。對某壹群體的認同取決於群體的言論和發布的消息至少我認為現在是這樣的諸如微博等等,而事實告訴我們群體的觀察往往是失真的。而我們又離不開這個群體,那麽就只有接納,臣服,再“忙裏偷閑”地去更好的群體去學習成長,自助助人,先自己強大了,才有力量去影響或是幫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