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沒有根據的話,傳到有頭腦的人那裏就不能再流傳了。形容謠言經不起分析。
"謠言止於智者"原作"流言止於智者。"出自《荀子·大略》:"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
《荀子》是戰國後期儒家學派最重要的著作。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後期趙國人,世人尊稱為荀卿,漢時避漢宣帝劉詢諱稱為孫卿。
荀子是壹位儒學大師,在吸收法家學說的同時發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稱霸力;崇禮義,又講法治;在"法先王"的同時,又主張"法後王"。孟子創"性善"論,強調養性;荀子主"性惡"論,強調後天的學習。這些都說明他與嫡傳的儒學有所不同。他還提出了人定勝天,反對宿命論,萬物都循著自然規律運行變化等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荀子》壹書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數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寫。他的文章擅長說理,組織嚴密,分析透辟,善於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強議論的氣勢,語言富贍警煉,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