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的組詞有打雷、擂臺、自吹自擂、擂鼓等,拼音léi、lèi,部首為扌。
1、擂缽:承受桿弄碎的深碗形木容器,研物用的乳缽。
清·唐訓方《裏語徵實》卷上:用缽研米曰擂,其缽亦曰擂缽。
2、擂鼓鳴金:指戰場上擊鼓打鑼,以壯聲勢。
元·無名氏《午時牌》第二折:我今日傳了將令,則要您記的叮嚀。也不許搖旗吶喊,也不許擂鼓鳴金。
3、擂天倒地:呼天搶地,形容哭喊。
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5卷:江老夫妻女兒殺豬也似的叫喊,擂天倒地價哭。
4、擂鼓篩鑼:形容大聲吵鬧,也比喻竭力把事情誇大。
元·杜仁傑《耍孩兒·莊家不識構闌》曲:擡頭覷是個鐘樓模樣,往下覷卻是人旋窩。見幾個婦女向臺兒上坐,又不是迎神賽社,不住的擂鼓篩鑼。
擂字造句
1、雨勢急促,琴聲就慷慨激越,如萬馬奔騰白馬齊鳴,又如兩軍交鋒擂鼓助陣。
2、那轟鳴聲,打老遠就能聽到,像是雪崩,像是海嘯,像是千萬匹駿馬在大地上奔騰,像是無數戰鼓在壹齊擂響,有壹種先聲奪人的霸氣,威震天地的氣概。
3、離開擂鼓巖寺已壹年有余,但每每想起,擂鼓巖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遠古的摩崖石刻,莊嚴殊勝的道場依舊歷歷在目,擂鼓巖的故事源遠流長。
4、擂鼓巖,坐落在大別山南麓英山縣西北六十裏的三水田村,與神奇秀美的南武當山緊緊相聯。
5、豆子碎了要煮漿,然後倒進包袱裏擂漿,在豆腐桶裏擂,直到包袱裏的豆渣再也擠不出漿汁才罷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