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文言文教學設計應該註意的幾點問題

文言文教學設計應該註意的幾點問題

誦讀、積累是文言文課堂教學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兩大板塊,那麽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誦讀和積累呢?聽了劉湘玉老師的報告,我對自己的文言文課堂教學進行了反思。專家說:“背誦是教學的最佳途徑。”確實如此,從新課標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來看,越來越清晰的表露出對誦讀要求的情有獨鐘,因此,誦讀法成了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也是從教學實際中摸索出來的有效方法。俗話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誦讀的形式方法很多。可以笑著讀,呼喊著讀,也可以搖頭晃腦的讀;有自由讀、齊聲讀,也有指名讀;有***性的賞讀,也有個性的品讀。總之讓學生反復的讀,在讀中感悟、讀中品味、讀中鑒賞,在讀中受到熏陶。對那些優秀篇章、名言佳句可反復誦讀體味,做到“讀了又思,思了又讀,自然有味,乃至愈讀愈有味,趣味無窮。”例如教學《嶽陽樓記》這樣的名篇,就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駢句整齊、瑯瑯上口的特點,領略範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以及他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宏大抱負。讀時要“不可誤壹字,不可少壹字,不可多壹字。”進壹步做到有輕有重、抑揚頓挫的讀出感情來,就能大大增強了閱讀的形象感、意蘊感和情趣感。對要求背誦的文言文,還要加強背誦的指導。如學《木蘭詩》壹詩,背誦是本篇的教學重點,老師可以做如下指導:全詩***14節,除“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是六句壹節外,其余都是四句壹節,壹節壹節的讀,壹節壹節的背,再合節為段,就比較容易成誦。另外,利用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復沓句、頂真句等句式特點,幫助記誦。經過這樣的指導,學生便可以做到當堂背誦,而且背得準確無誤。讀文言文還要遵循誦讀的步驟和規律。第壹,讀準字音;第二,讀清句讀、讀懂文意;第三讀美意境與情感。如學習《三峽》這種歌詠自然山水的優秀篇章,因為在作品中作者都融入了自己的細膩情思,所以更應註重誦讀。可以引導學生先默讀,對照註釋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做到讀通;然後再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讀懂;在此基礎上最後達到讀美,把句子的美、景色的美、情感的美都讀出來,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風格特色。誦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形式,課堂上應充滿瑯瑯的讀書聲,它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提高學生聽說讀寫水平,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文言文教學更離不開讀,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要高度重視誦讀的作用,不要因為課堂上時間緊張而忽略朗讀。應該讀得沸沸揚揚,讀得字正腔圓;讀出層次,讀出緩急,讀出情感。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不僅要重視誦讀的設計,還要根據每篇文章的特點設計積累。 學文言文,摘錄積累尤其重要,要善於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要求學生都準備壹個筆記本,建立文言知識庫。還可以指導學生準備卡片,摘抄常用文言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詞意差異,記錄壹些成語、警句、詩詞曲中的名句。例如,學習《論語十則》,可以把以下幾項內容做成卡片積累起來或記錄在筆記本上。壹是通假字:1、“不亦說乎”的“說”,同“悅”,有“愉快、高興”之意。2、“誨女知之乎”的“女”同“汝”,“妳”的意思。3、“是知也”的“知”同“智”,“聰明”之意。二是文言虛詞“而”的用法:1、連詞,表示承接,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擇其善者而從之”2、連詞,表示並列,像“任重而道遠”。3、連詞,表示轉折,如“為人謀而不忠乎”“學而不思則罔”。三是名言警句,“溫故而知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如果在摘錄名言時,再做壹點批註或點評,會更好。隨著新課的學習,所學文言文數量的增多,對每篇文言詞匯的整理積累就不能局限於該篇,要回顧翻查從前學過的意義和用法,並做到縱向積累和橫向積累相結合。此外,進行積累不是機械的照抄照搬,而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聯系、歸類、比較。例如學到“薄暮冥冥”(範仲淹《嶽陽樓記》)的“薄”時可引出成語“日薄西山”。講到“長煙壹空”的“壹”字,可以聯系“傳壹鄉秀才觀之”(王安石《傷仲永》);學到“但坐觀羅敷”(《陌上桑》)的“坐”可聯系“停車坐愛楓林晚”(杜牧《山行》)。長此以往,就能體會到積累帶來的益處。也只有不斷積累,才能積跬步以至千裏,聚細流而成江河。積累是壹件很有趣的而又很有意義的事情,大部分學生會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