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和《新唐書》的區別主要在於:
1、時間和作者不同
《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新唐書》成書於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
《舊唐書》是五代十國後晉劉昫、張昭遠等撰寫。《新唐書》是北宋宋祁歐陽修等人撰寫,宋仁宗嘉佑五年全書完成。
3、卷數不同
《舊唐書》***200卷,包括《本紀》20卷、《誌》30卷、《列傳》150卷。
《新唐書》全書***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紀10卷、誌50卷、表15卷、列傳150卷。
4、內容不同
《新唐書》增寫兵誌、選舉誌和儀衛誌,在正史中是第壹次,為《宋史》以後諸史所沿襲。兵誌簡略記載唐代軍事制度及其變化。選舉誌主要記載唐代官吏的來源、學校科舉和官吏銓選、考核等方面的內容。
《舊唐書》編撰比較粗疏 ,但保存了大量原始的歷史資料。由於長期沒有印本,書中存在不少殘缺和相互歧異之處。
5、意義不同
《舊唐書》在如實保存了非常詳細的史料方面,文筆也很有特色。對唐朝和鄰國日本、朝鮮、印度的關系史方面記載也較為詳細。
其分量比起別的同類正史來要多得多,史實也較可靠。它保存了豐富的史料,記事比較詳細,便於讀者了解歷史事件的過程和具體情況,因而受到重視。
《新唐書》是我國正史體裁史書的壹大開創,為以後《宋史》等所沿襲。自司馬遷創紀、表、誌、傳體史書後,魏晉至五代,修史者誌、表缺略,至《新唐書》始又恢復了這種體例的完整性。以後各朝史書,多循此制。
擴展資料:
《舊唐書》記載了唐代自高祖武德元年(618)至哀帝天佑四年(907)***290 年的歷史.編撰比較粗疏 ,但因此保存了大量原始的歷史資料.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鑒》唐紀時,充分采用了《舊唐書》。
在北宋編撰的《新唐書》問世以後,《唐書》始有新舊之分。《新唐書》通行,該書受到冷遇。南宋初年刻印之後久無印本.明嘉靖十七年(1538),余姚聞人銓等重刻《舊唐《舊唐書》書影書》,但傳播不廣。
清乾隆時《舊唐書》始復刻重印於世。由於長期沒有印本,書中存在不少殘缺和相互歧異之處。清人羅士琳等撰《舊唐書校勘記》66卷,可供參看 。百衲本《舊唐書》是用南宋紹興刊本殘存的 67 卷,配以聞人銓本影印的,也是目前最好的版本。
《新唐書》所增列傳多取材於本人的章奏或後人的追述,碑誌石刻和各種雜史、筆記、小說都被采輯編入。《新唐書》增寫兵誌、選舉誌和儀衛誌,在正史中是第壹次,為《宋史》以後諸史所沿襲。兵誌簡略記載唐代軍事制度及其變化。選舉誌主要記載唐代官吏的來源、學校科舉和官吏銓選、考核等方面的內容。
《新唐書》恢復了《史記》、《漢書》設表的傳統 ,立宰相、方鎮 、宗室世系和宰相世系4表 .其中《宰相世系表》尤有特色,頗便於稽查人物。自宋代以來,不斷有人指出,它采用各家譜牒,多有謬誤與遺漏。
《新唐書》最早刻於北宋仁宗時,現存8卷;另有北宋十六行本,現存124卷;南宋刊十行本 ,現存2卷 .涵芬樓百衲本《新唐書》即據上述諸書影印.清乾隆年間武英殿刊本流行較廣。
百度百科—舊唐書
百度百科—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