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試論理想的內涵及特征

試論理想的內涵及特征

試論理想的內涵及特征:

1、理想的內涵:

理想,是對未來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也比喻對某事物臻於最完善境界的觀念。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鬥目標上的集中體現。

滿足眼前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又憧憬未來的生活目標,期盼滿足更高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對未來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動力和源泉。

2、理想的特征:

(1)理想帶有時代的烙印,在階級社會中,還必然帶有特定階級的烙印。

(2)理想源於現實,又超越現實。科學的理想則是人的主觀能動性與社會發展客觀趨勢的壹致性的反映,是人們在正確把握社會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形成的。

(3)理想之所以能夠成為壹種推動人們創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於它不僅具有現實性,而且具有預見性。壹方面,理想是人們壹定社會實踐的產物,同時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實踐;另壹方面,理想必須通過人們的實踐活動才能實現,同時它又指明了進壹步實踐的方向。

實踐產生理想,理想指引實踐,理想與實踐的相互作用推動著人們立足現實、著眼未來,在奮鬥中追求,在追求中奮鬥。

理想的作用:

(壹)理想決定人的思想道德修養的方向

理想反映了時代和社會的客觀要求,展示了現實向未來的發展前景。它壹旦作用於人生,就能給人指明前進的方向,展示了生的奮鬥目標。我們正處在建設年代,是青年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功立業的年代,崇高的理想,能夠鼓舞青年以國家昌盛、人民幸福己任。

在順境中謙虛謹慎,不斷進取;在逆境中百折不撓,通往直前。大批青年知識分子立足本職,抵制拜金主義思潮的侵蝕,為現代化建設辛勤工作。他們正是當代中國青年的縮影。

為誰求學,為誰服務,是青年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最基本問題。沒有崇高的理想,把個人的名利、享樂作為人生目標,必定是胸無大誌、無所作為、迷失人生的方向。

(二)理想是人的思想道德修養的動力

思想道德修養在本質上是人的自我完善的要求,而人的自我完善是以壹定的理想模型為目標的。因此,理想的激勵是個體思想道德修養的內在動力。

壹方面,在為理想而奮鬥的過程中,人們不斷加深了對理想的科學性和可能性的認識,逐步把實現理想的願望變成人生的自覺行動,促使理想向現實轉化。

另壹方面,隨著人生實踐的深入,人對自己的認識也不斷深化,人格的自尊和自主意識不斷增強,主動適應理想的要求,積極地改變自己的德才學識狀況,提高自身的素質,逐步地發展和完善自我,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社會的發展保持壹致,真正成為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人。

(三)理想有利於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境界

人的思想道德境界既是在人的道德實踐中形成、發展的,又是思想道德修養的結果。壹般來說,人的思想道德所達到的境界往往與人的思想追求有正相關的關系。追求理想的目標越崇高,思想道德境界往往越高尚。

壹個國家,壹個民族,只有樹立遠大理想,才可能興旺發達。社會的發展是個人發展的基本,壹個青年,只有把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緊密相聯,個人的發展才有可靠保證。

有了理想,我們才能擺脫個人的狹小天地,逐步樹立起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道德觀。因此,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境界,必須要確定遠大崇高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