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羅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
導演:威廉·惠勒
風情指數★★★★★
看點:奧黛麗·赫本和格裏高利·派克的完美組合
如果沒有奧黛麗·赫本,或許《羅馬假日》只會作為壹部平庸的二流愛情電影被少數人記得。但是有了赫本,壹切變得不同。23歲的赫本,把這個故事變成了壹個童話,把這個電影變成了壹個夢。有多少人看了這個電影,都會想著能像格裏高利·派克飾演的美國記者那樣,在如畫詩情的羅馬邂逅這樣壹位公主,哪怕只是壹天,甚至只是片刻。
赫本的完美表演,也給自己譜寫了人生童話般的開始。第壹次擔綱影片主演的她,就憑借該片壹舉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可謂前無古人。更令人驚奇的是,赫本和該片的服裝設計海德***同設計的服裝也獲得了最佳服裝獎。
這部電影從某種意義上說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因為赫本在影片裏那種清新秀美的短發型,將赫本的美貌、活力、嫵媚、典雅展現得淋漓盡致,因此這種後來被稱為“赫本頭”的發型也受到了無數時髦女性的青睞,風靡世界。赫本偏瘦的體型也使減肥美容業興旺起來,甚至赫本在影片中的服裝、帽子、太陽鏡,也都風靡壹時。
在攝影棚裏觀看影片樣片的導演威廉·惠勒曾為赫本由衷地贊嘆:“這部電影壹定會使她成為全世界的情人!”五十年以來,他的大膽論斷得到了完美的證明。
2. 《龍鳳配》(Sabrina,1954)
導演:比利·懷爾德
風情指數★★★☆
看點:戲裏戲外都有故事
這壹次,赫本飾演的不再是高貴的公主,而是壹位窮苦司機的女兒。影片講述了她和壹位富翁的長子——壹個不解風情只專註事業的男人經歷種種誤會,最終墮入愛河,結為連理的故事。
看上去,這是個落入俗套的“灰姑娘”故事,但是影片由名噪壹時的奧地利導演比利·懷爾德執導,兩位當時的巨星威廉·霍登、亨弗萊·鮑嘉與赫本配戲,使這部電影依然獲得不俗反響。
此時的赫本雖然已經貴為奧斯卡影後,但她畢竟只是主演了壹部電影的新人,因此同兩位紅透半邊天的男明星合作,赫本還是十分緊張。
脾氣很大的鮑嘉瞧不起奧黛麗·赫本,說她不會演戲。在他看來,赫本是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居然與他這位巨星配戲,簡直是委屈了他。赫本只能冷靜地默默忍受他對自己的蔑視。
不過赫本卻因為飾演這部電影,和扮演弟弟的威廉·霍登日久生情,譜寫了壹段愛的篇章,只可惜由於種種原因,兩人未能生活在壹起,《龍鳳配》終於未能在生活中做成美妙的龍鳳夢。
3.《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1956)
導演:第諾·德·勞倫梯斯
風情指數:★★★☆
看點:赫本和丈夫梅爾·菲熱的合作。
這是壹部由意大利導演第諾·德·勞倫梯斯根據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同名巨作改編的電影。奧黛麗·赫本和丈夫梅爾·菲熱及亨利·方達***同主演。
這部電影曾經由於赫本的有孕在身而陷入無法按期拍攝的尷尬。在懷孕息影期間,赫本把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譯本《戰爭與和平》讀了壹遍又壹遍,她越來越被書中的貴族少女娜塔莎的性格所感動,想要塑造這壹人物的念頭越來越強烈。但是,身體狀況又使得她猶豫不決。
導演勞倫梯斯則對赫本顯示了足夠的耐心,他決定等到赫本分娩之後再讓赫本出演這個苗條消瘦的年輕少女娜塔莎。赫本也被導演的誠意深深打動,但是後來由於身體虛弱而小產,極度痛苦的她對是否拍這部電影又產生了動搖。
最終赫本強烈的職業責任心戰勝了內心的軟弱,丈夫菲熱也認為扮演娜達莎的這個吃重的角色這件工作,可能會把那占據她全部心思的極度痛苦驅散,使她重新振作起來。於是影片得以順利拍竣。
盡管影片的劇本由於改了又改,最終和原著距離已經相當大,再也談不上原汁原味。但是,三位主演的精彩表演彌補了這壹缺陷,使得它仍不失為壹部值得壹看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