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書,即為前四史四本書。包括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的《漢書》、南朝範曄的《後漢書》以及西晉陳壽的《三國誌》。
“二十四史”介紹:
1、《史記》(漢·司馬遷)
2、《漢書》(漢·班固)
3、《後漢書》(南朝宋·範曄)
4、《三國誌》(晉·陳壽)
5、《晉書》(唐·房玄齡等)
6、《宋書》(南朝梁·沈約)
7、《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
8、《梁書》(唐·姚思廉)
9、《陳書》(唐·姚思廉)
10、《魏書》(北齊·魏收)
11、《北齊書》(唐·李百藥)
12、《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13、《隋書》(唐·魏征等)
14、《南史》(唐·李延壽)
15、《北史》(唐·李延壽)
16、《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17、《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
18、《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20、《宋史》(元·脫脫等)
21、《遼史》(元·脫脫等)
22、《金史》(元·脫脫等)
23、《元史》(明·宋濂等)
24、《明史》(清·張廷玉等)
二十四史總***3229卷,約有4700萬字。它記敘的時間,從第壹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後壹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1644年)止。
前後歷時4000多年,用統壹的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跡。
擴展資料:
我國有著忠實記錄歷史的優良傳統,是世界上最重視歷史的國家之壹,史料之豐富是舉世無雙的。二十四史是經過歷代史學家們編著積累而成的。
記載了中華民族自傳說中的黃帝,至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歷時4000多年的偉大歷史進程。其內容博大精深,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藝術、法律、典章制度等諸方面。
保存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是中國文化遺產的壹項巨大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歷來為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鑒往知今、安邦治國之鏡鑒。
也是諸多學科研究取之不盡的知識寶藏,尤其在史學、文學以及文獻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無可估量的學術價值。
二十四史以《史記》成就最大,無論在中國史學史還是在中國文學史上,都堪稱是壹座偉大的豐碑。
作為第壹部傳記文學,開創了史傳文學的傳統,對於古代的小說、戲劇、傳記文學、散文等都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為中國文學建立了壹批重要的人物原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