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晏殊的《無題·油壁香車不再逢》
離別 , 相思 , 回憶愛情 譯文及註釋譯文
她坐的美麗的車子再也見不到了,蹤影象巫山的雲不知飄去何方,梨花和明月相映的院子、風飄柳絮的池塘鉤起無盡的回憶,寒食節煙火不生壹片蕭瑟的氣氛更增加心中的傷感,只好酗酒度過寂寞的時光,想寄封情書吧,可往哪寄呢?山長水遠的找不到方向啊——就象此刻的心
譯文及註釋譯文
我再也見不到妳所乘坐的油壁香車,沒想到,我們是這麽無緣,像那巫峽的彩雲倏忽飄散,我在西,妳向東。
妳是否記得,盛開著梨花的小院裏,似水的月光照著我們相逢;柳絮飛揚的池塘邊,我們曾相偎著,在微風裏傾吐著情衷。
唉,往事如煙,我喝著酒打發走壹天又壹天,是那麽的傷懷寂寞;眼前淒涼的寒食節,怎不令我加倍地思念妳的芳蹤。
我的心,妳知道麽?想寄封信兒告訴妳,這層層的山,道道的水,又怎能到得了妳的手中?
簡析這是壹首情歌。詩人與情人由於某種原因被迫分離,留下了無窮無盡的相思。面對寒食春景,他思緒起伏,寫了這首勾心攝魄的感嘆詩。
首聯飄忽傳神。壹開始出現的便是兩個瞬息變幻的恃寫鏡頭:“油壁香車”賓士而來,又驟然消逝;壹片彩雲剛剛出現而又倏忽散去。寫的都是物像,卻半隱半露,寄寓了壹段愛情周折,揭示主旨。車是這樣的精美,則車中人的雍容妍麗,可以想見。然而這樣壹位美人卻如巫山之雲,來去無蹤,重逢難再,怎不令作者悵惘。“映雲”暗用楚襄王和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美麗傳說,渲染濃密的愛情氣氛。但“雲雨巫山枉斷腸”,畢竟是壹場虛妄。前句寫人間,寫現實;後句寫天上,寫夢幻。首聯寫得興象玲瓏,清新流麗。
頷聯景中有情。“梨花院落”、“柳絮池塘”,描寫了壹個華麗精致的庭院。宋葛立方說:“此自然有富貴氣。”(《韻語陽秋》卷壹)反映出詩人的高貴身份。“溶溶月”、“淡淡風”,是詩人著意渲染的自然景象。這兩句互文見義:院子裏、池塘邊,梨花和柳絮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陣陣微風吹來,梨花擂曳,柳條輕拂,飛絮蒙回,是壹個意境清幽、情致纏綿的境界。大概是詩人相思入骨,壹腔幽怨無處抒寫,又適值春暮,感時傷別,借景寄情;或是詩人觸景生情,面對春宵花月,情思悠悠,過去壹段幽情再現。這裏展現的似乎是實景,又仿佛是壹個幻覺、詩人以神取景,神余象外。可謂“不著壹字,盡得風流”(司空圖《詩品》)。
頸聯“幾日寂寥傷酒後,壹番蕭索禁菸中”,寫眼前苦況,欲遣不能。多少日子以來只憑杯酒解悶,由於飲得過最,形容憔悴,心境淒涼。“傷酒”兩字,詩人頹唐、沮喪的形象可見。眼前又是寒食禁菸之際,更添蕭索之感。
末聯宕開壹筆,由設問自答作結,深化了主題。詩人似乎想從悱惻的感傷中掙脫出來,探索寄書的途徑,去尋覓失去了的愛情。但問得深切,答得無情。“水遠山長處處同”壹句,乃斬釘截鐵之語,如瓶落井,壹去不回。原來擺在詩人面前的不是壹般險阻,而是永遠沖不破的障礙。這兩句看似尋常平直,卻是全詩中決絕語,最為沈痛哀怨。晏殊在《鵲踏枝》詞中有“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說的情景與本詩類似,都有壹種難言之隱。但這首詩寓意更深。“知何處”,壹切尚在不解之中,使人感到悵惘;“處處同”則已無疑可置,只有絕望之情。這種情緒在首聯已暗暗流露,然後曲折道出,由結句點破,情長怨深。“處處同”三字弦外有音,尋繹其意,乃人事阻隔,才處處有礙,無路可通。此聯“妙在能使人思”(鐘惺《古詩歸》)。
此詩通篇運用含蓄手法,“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司馬光《迂叟詩話》)“怨別”乃全詩主旨。字面上不著壹“怨”字,怨在語言最深處。“不再逢”、“任西東”,怨也;“溶溶月”、“淡淡風”,怨也;“寂寥”、“蕭素”、“水遠山長”,無壹不怨。“處處同”則是怨的 *** 。章節之間起承轉合,首尾呼應也都以“怨”貫串,此其壹。其二,含蓄又通過比擬手法表現出來。“油壁香車”、“峽雲無跡”、“水遠山長”,托物寓意,言近旨遙,“婉轉附物,怊悵情切沙(《文心雕龍》)。其三,寫景寄興,“梨花”、“柳絮”二句出之以景語,卻滲透、融匯了詩人的主觀情緒,蘊藉傳神。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於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壹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晏殊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壹點通。 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占得杏梁安穩處,體輕唯有主人憐,堪羨好因緣。 憶與君別年,種桃齊蛾眉。 念佳人、音塵別後,對此應解相思。 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余。 名播蘭簪妃後裏,暈生蓮臉君王側。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 別來半歲音書絕,壹寸離腸千萬結。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天與短因緣,聚散常容易。 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 花滿河陽,為君羞褪晨妝茜。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