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的《三都賦》成於太康元年,白居易曾作詩寫到:“壹緘疏入掩谷永,三都賦成排左思。” “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在當時世人競相抄寫《三都賦》,甚至出現了“洛陽紙貴”這樣的成語,來體現當時人們競相抄寫《三都賦》的盛況場面。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針灸鼻祖”的皇甫謐在看過《三都賦》以後,對其予以了極高的評價,並為其作序。《三都賦》的作者左思,是齊國人,後為文人集團的重要成員之壹,左思本人發憤勤學,文采橫溢,雖有極高的文學天賦,才華能力,但屢不得誌,於太安二年病逝。著有《三都賦》,《詠史》,以及壹些琴曲。左思的《三都賦》包含《魏都賦》《吳都賦》《蜀都賦》三個部分。王鳴盛曾說,左思嘔心瀝血終是在西晉初年作成了《三都賦》,寫《三都賦》來“抑吳都、蜀都而申魏都,以晉承魏統耳”。《三都賦》內容豐富,體制宏大,成為了左思的代表作,也成為了中國歷史的千古絕唱。雖也有不足之處,但是,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三國時期的社會生活狀況,對中國古代文學發展意義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