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諾必寡信意思如下:
出自《老子·德經·第六十三章》。原句是: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解釋:那些輕易發出諾言的,必定很少能夠兌現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勢必遭受很多困難。
老子提出了衡量是非標準的壹個標準,在不涉及具體情節時,老子認為被輕易許諾的信用壹定不充足,把事情描繪得過分容易,但在實際實施中,必然會困難重重。
《輕諾必寡信》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六十三章。《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壹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含義理解
這句話非常具有哲理性,前半句話教育我們不要輕易許諾,只要許了諾就要認真踐行,不要失去了信義,後半句教育我們不要輕視我們所遇到的事情或者對手,否則我們肯定會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因為缺乏後勁和必要的準備而失敗。
《資治通鑒》裏曾有這樣壹則故事,說的是魏文侯與群臣飲酒,奏樂,而天雨,魏文侯卻下令前往山野,群臣不解。魏文侯說,我與虞人約好了今天去打獵,雖然這裏很快樂,怎麽可以無視壹個約會呢。於是“乃往,身自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