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苦學文言文翻譯

苦學文言文翻譯

1. 宋濂苦學的文言文翻譯

妳好,很高興回答妳的問題

原文: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了,不敢銷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裏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壹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譯文:

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讀書。家裏貧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借來)就親手抄寫,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天很冷時,硯池裏的水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寫完了,趕快送還借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我於是能夠閱讀很多書。

到了成年以後,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的老師和名人相交往(請教),曾經跑到百裏以外向同鄉有名望的前輩拿著書請教。前輩道德、聲望高,高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從來沒有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人斥責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壹句話不敢回答;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所以我雖很笨,終於獲得多教益。

2. 任末苦學文言文翻譯

任末苦學

原文

任末年十四,學無常師,負笈從師,不懼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月而讀,暗則縛麻蒿以自照。觀書有會意處,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常以凈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東晉王嘉《拾遺記》

註釋

1、任末:字叔本,東漢繁人(今屬成都市新都縣),少習《齊詩》,學識淵博,遊京師,教授十年。

2、常師:固定的老師。

3、負:背。笈(jí):書箱。

4、不遠:不怕路途遙遠。

5、而:若,如。

6、或:有時。

7、庵:茅草編制成的小屋。

8、荊:這裏指荊的枝條。

9、映星望月:指在星月下讀書。

10、縛:綁。

11、麻蒿(hāo):壹種植物,點燃後可照明。

12、題:寫。

13、門徒:指壹同求學的人。

14、悅:意動用法,“以……為悅”。

15、易:交換。又,《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否?”

16、誡:告誡。這是他臨終時對他弟子說的話。

17、猶:還。

18、行屍走肉:活著的死人,比喻庸碌無能無所事事。

譯文

任末十四歲,沒有固定的老師,背著書籍去拜師,不怕(壹路上的)危險困阻。常常說:“人如果不學習,那麽憑什麽取得成就呢?”有時靠在樹下,編白茅為茅草小屋,削荊條制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讀書,遇上沒有月亮的黑夜,他便點燃麻稈、蒿草之類取光。他看書有領悟到的地方,就寫在衣服上,用來記住這件事。學生們欽佩他的勤學精神,常用洗凈的衣服換取他寫滿字的衣服。任末臨終前告誡說:“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不學習的人,即便是活著,也只是行屍走肉罷了。”

作者簡介

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今甘肅渭源)人。今傳本大約經過南朝梁宗室蕭綺的整理。《拾遺記》又名《拾遺錄》《王子年拾遺記》。

3. 翻譯文言文《宋濂苦學》

原文: 余幼時即嗜學。

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觀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錄畢,走送了,不敢銷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裏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壹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苦此。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稟銷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

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

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譯文: 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讀書。家裏貧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借來)就親書抄寫,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

天很冷時,硯池裏的水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寫完了,趕快送還借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於是能夠閱讀很多書。到了成年以後,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的老師和名人相交往(請教),曾經跑到百裏以外向同鄉有名望的前輩拿著書請教。

前輩道德、聲望高,高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從來沒有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邊。

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人斥責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壹句話不敢回答;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

所以我雖很笨,終於獲得多教益。 當我去求師的時候,背著書籍,拖著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著凜冽的寒風,大雪有幾尺深,腳上的皮膚凍裂了不知道。

等走到旅舍,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暖腳,拿被子(給我)蓋上,過很久才暖和過來。在旅館裏,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鮮美的食物可以享受,壹起住在旅館的同學們,都穿著華美的衣服戴著紅纓和寶石裝飾的帽子,腰上佩帶白玉環,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閃光耀眼好像仙人。

而我卻穿著破棉祆舊衣衫生活在他們中間,毫無羨慕的心思。因為我心中有自己的樂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別人了。

我求學時的勤懇艱辛情況大體如此。 現在這些學生在大學裏學習, *** 天天供給膳食,父母年年送來冬服夏裝,(這就)沒有挨凍挨餓的憂慮啦;坐在高大寬敞的房屋之下讀著《詩》《書》,這就)沒有東奔西走的勞累啦;有司業、博士做他們的老師,沒有問而不告訴,求知而得不到的啦;壹切應有的書都集中在這裏,(這就)不必象我那樣親手抄寫,向別人借來然後才能看到啦。

(要是)他們學業(還)不精通,德行(還)有不具備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樣專註罷了,難道是別人的過失嗎? 馬生君在大學學習已經兩年了,同輩的人稱贊他賢能。去官之後進京朝見皇帝,他以同鄉晚輩的身份拜見我。

寫了壹篇長信做見面禮,言辭很流暢通達。同論的文相比,語言委婉、神色和悅。

自稱小時候學習用功、刻苦。是可以稱得上愛好學習的人。

他將要回家鄉探視他的雙親,我特意告訴了他求學的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