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好聽的角度排吧:
1) 1812序曲
2) 幻想即興曲(蕭邦)
3) 維也納森林故事
4) E調前奏曲(巴哈)
5) 幽默曲(德沃夏克)
6) 綠袖
7) F調旋律(魯賓斯坦)
8) 彩雲追月
9) 美麗的星期天
10) G弦之歌(巴哈)
11) 搖籃曲(勃拉姆斯)
12) 花仙子
13) 三套車
14) 鬥牛士之歌
15) 蘇格蘭之歌
16) 二泉映月
17) 星星索
18) 蘇武牧羊
19) 五月花開
20) 春之聲圓舞曲
21) 英雄交響曲(貝多芬)
22) 蘭色多瑙河舞曲
23) 春之歌(門德爾松)
24) 英雄波蘭舞曲(蕭邦)
25) 軍隊進行曲(舒伯特)
26) 春江花月夜
27) 茉莉花
28) 匈牙利舞曲第五號(勃拉姆斯)
29) 昭君怨
30)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31) 十面埋伏
32) 月光(貝多芬)
33) 行星組曲(霍斯特)
34) 卡門
35) 月光曲(德彪西)
36) 西班牙女郎
37) 友誼地久天長
38) 杜鵑圓舞曲
39) 郵遞馬車
40) 吉他奏鳴曲(威爾第)
41)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裏查斯特勞斯)
42) 重歸蘇蓮托
43) 命運交響曲(貝多芬)
44) 梅花三弄
45) 野玫瑰
46) 啤酒桶波爾卡
47) 夢幻曲(舒曼)
48) 金婚式(馬瑞)
49) 四季(威爾第)
50) 棕發少女(德彪西)
51) 金銀圓舞曲
52) 土耳其進行曲(莫紮特)
53) 橫笛協奏曲1號(莫紮特)
54) 鐘表店(安德松)
55) 聖母頌
56) 歡樂頌(貝多芬)
57) 鐘(李斯特)
58) 夏夜午後之夢序曲(門德爾松)
59) 步步高
60) 鋼琴協奏曲2號(拉赫馬尼諾夫)
61) 夏天裏最後壹朵玫瑰
62) 水上音樂(亨德爾)
63) 胡桃夾子圓舞曲
64) 天鵝(聖桑)
65) 漢宮秋月
66) 自新大陸(德沃夏克)
67) 天鵝湖
68) 沈思曲(馬斯奈)
69) 致愛麗絲(貝多芬)
70) 威廉退爾序曲(羅西尼)
71) 流浪者之歌
72) 舞樂組曲(巴哈)
73) 威風堂堂進行曲
74) 浪漫曲
75) 良宵
76) 寒鴉戲水
77) 海頓小夜曲
78) 閱兵式進行曲
79) 小夜曲(舒伯特)
80) 清明上河圖
81) 陽關三疊
82) 小夜曲(蕭邦)
83) 漁舟唱晚
84) 陽春白雪
85) 溜冰圓舞曲
86) 雨中
87) 少女的祈禱
88) 火光(安德松)
89) 雨滴(蕭邦)
90) 布藍登堡舞曲
91) 生快樂
92) 風流寡婦圓舞曲
93) 帕格尼尼狂想曲
94) 皇帝圓舞曲
95) 高山流水
96) 平沙落雁
97) 睡美人圓舞曲
98) 平湖秋月
99) 結婚進行曲(門德爾松)
100) 泰坦尼克交響
十大最難鋼琴曲(排名不分先後)-
NO.1 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表現了最堅毅的俄羅斯精神與最強大的生命力,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也在這部作品中也得到最充分的展示:“拉赫瑪尼諾夫是用鋼鐵和莧金鑄成的,鋼鐵是他的手臂,黃金是他的心靈。”這正是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最珍貴之處。拉赫瑪尼諾夫本人作為鋼琴獨奏者在紐約首演時,曾把自己這首協奏曲戲稱為“大象之作”,比喻其龐大與沈重。壹位著名的音樂學者也曾形容演奏壹次“拉三”在體力上的付出等於“鏟十噸煤”,其難度可見壹斑。澳大利亞的音樂家傳記影片《閃亮的風采》描寫過鋼琴家因演奏“拉三”而導致精神崩潰,我們可以籍此想象出“拉三”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拉赫瑪尼諾夫說,能把這首鋼琴協奏曲演繹好的只有霍洛維茨。
NO.2 李斯特的《帕格尼尼大練習鐘》《鐘》這首樂曲又譯成《康派涅拉》,是李斯特根據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B小調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的主題改變的鋼琴獨奏曲。《鐘》用回旋曲式寫成,主題每次出現都變換壹種新的演奏手法,充分發揮鋼琴演奏的技巧。李斯特改編的《鐘》比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協奏曲《鐘》篇幅要短,由於主題多次出現,給人印象很深刻。《鐘》這首樂曲是鋼琴家們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出的曲目,因為,它可以充分表現出演奏家的高超技巧。當然,我們的李雲迪和朗朗也曾在演奏會上彈過此首樂曲。
NO.3 裏姆斯基-柯薩科夫的《野蜂飛舞》《野蜂飛舞》是首世界名曲,生動地表達出大黃蜂振翅疾飛的情景。作曲者和演奏家用音樂將野蜂飛舞的情景表現得那麽傳神逼真。野蜂在人們眼中是個討厭而可怕的東西,看見野蜂就躲得遠遠的,生怕被它們所傷。自從接觸到《野蜂飛舞》這曲子後,聽著聽著......覺得仿佛在頭頂上方和耳旁,不斷盤旋的“嗡嗡”聲特別悅耳,眼前壹幅群蜂亂舞的可愛景象,可謂別具壹格,百聽不厭! NO.4 拉威爾的《水妖》拉威爾,為法國著名印象派作曲家。他的作品大致上都有細致精巧的風格。《加斯巴之夜》***由三首曲子組成,第壹首為《水妖》,其後為《絞刑臺》和《史卡柏》。這首作品的靈感來自布裏諾(Ch. Brugnot)之詩,內容描述壹愛上凡人的水妖精,如泣如訴的悲戀故事。整首曲子極具技巧性,用透明而繁復的音樂來詮釋水精靈哀怨的愛情,相當傳神深刻。
NO.5 李斯特《唐璜的回憶》李斯特根據莫紮特歌劇《唐璜》改編的鋼琴曲《唐璜的回憶》是李斯特眾多改編曲中的精粹,技術之艱深,場面之宏大,在原作的豐富表情上制造出驚人的氣勢。莫紮特的歌劇《唐璜》本來長約兩個半小時,被李斯特改編後,成了簡短的鋼琴曲。鋼琴曲沒有刪除歌劇中的壹個音符,整首曲子無論是節奏還是技巧,都是難度非常高的。《唐璜的回憶》被稱為是最難的鋼琴曲之壹,鮮少有人彈奏。
NO.6 巴拉基耶夫的《伊斯拉美》巴拉基耶夫是壹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他彈琴都是憑記憶,從不看譜。他創作了壹套技巧性很高的鋼琴作品,最著名者,就是這首《伊斯拉美》。這首《伊斯拉美》作於1869年由尼古拉·魯賓斯坦首演。這是壹首極難演奏的作品,是巴拉基列夫1870年到高加索地區采風的產物,這部作品的副標題為“東方幻想曲”。其正主題是高加索達開斯坦地區勒斯基人的壹種舞曲,第二主題(仿佛是壹個中段)則是巴拉基耶夫在莫斯科聽壹個歌劇演員演唱的壹首歌曲的旋律。這首作品三段體:先是主奏,表達主題;然後是中段,奏出充滿感情的小行板;然後結尾,加快速度,回到主題,尾奏是十分狂熱性的激烈的急板。因為其極高的難度,許多鋼琴家把它當作壹個挑戰。
NO.7 麥可斐尼西的《EnglishCountry-Tunes》英國作曲家麥可斐尼西在三十多年前創作出來的“EnglishCountry-Tunes”鋼琴曲。這首號稱是全世界最難演奏的鋼琴曲,琴譜上有時壹個小節裏就擠進三百個音符,彈奏的時候手指頭和手肘都要用......俄羅斯女鋼琴家絲羅克蘭德曾在日本首度演奏這首曲目。
NO.8 貝利尼《諾瑪的回憶》意大利歌劇作曲家文森佐· 貝利尼在《諾瑪》中鋪陳出華麗而渾然天成的抒情旋律,以強烈對比的劇情張力,展現愛情、仇恨與寬恕的角力,更提早壹個半世紀預告了女性主義的到來。網友們可在那震撼人心的旋律中感受其演奏的難度!
NO.9 伊薩克·阿爾貝尼茲《伊比利亞》著名的《伊比利亞》,壹部由12首鋼琴作品所組成的組曲,***四卷。這部作品有著豐富的內涵以及復雜的作曲技巧,它們是西班牙民族音樂(特別是安達路西亞音樂)與歐洲印象派以及浪漫樂派音樂所交織成的復合體。
NO.10 《壹根煙》大部分的人乍壹看到這首鋼琴曲目壹定會很疑惑的,那麽請您欣賞壹下意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所拍攝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電影中,從不吸煙的1900從馬克斯要過壹根煙,他以震撼人心的鋼琴演奏技巧使在場的所有人目瞪口呆,琴鍵在飛舞,曲終,他將未點燃的香煙放在琴沿上,香煙竟然被彈的灼熱的琴弦點燃了。這時,如夢初醒的聽眾才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大家欣賞到主人公的精彩演奏之後,壹定不會質疑這首鋼琴曲的難度的。 音樂家創作的源泉來自於生活,來自於對人性的深刻理解。有洞察世事的滄桑就才會有流芳百世的不朽作品,在給我們帶來音樂享受的時候,也讓我們在音樂的旋律中感受音樂家的內心世界。而同時,只有超脫世俗,才能擁有壹顆空靈的心,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從而創造獨有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