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古今中外的名人小故事(100-150字)

古今中外的名人小故事(100-150字)

壹、司馬光勤學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余常利用時間讀書,立誌寫壹部通誌,作為人們的借鑒。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制作壹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壹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

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成為壹位學問淵博的人。

二、牛頓癡心實驗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壹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

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壹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壹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壹乾二凈。又有壹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壹邊想問題,壹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表。

三、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壹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壹名醫。

四、屈原讀書

《屈原洞中苦讀》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裏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壹位偉大詩人。

五、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

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壹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