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賽馬是五年級下冊的課文。
田忌賽馬是壹個歷史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故事的主角是田忌、孫臏和齊威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長處去對付對手的短處,從而在競技中獲勝的事例。
成語故事齊國的大將田忌常同齊威王進行跑馬比賽。他們在比賽前,雙方各下賭註,每次比賽***設三局,勝兩次以上的為贏家。然而,每次比賽,田忌總是輸給齊威王。這天,田忌賽馬時又輸給了齊威王。
回家後,田忌十分郁悶,他把賽馬失敗引起的不快告訴了孫臏。孫臏是大軍事家孫武的後代,足智多謀,熟讀兵書戰策,深諳兵法,只是曾被魏國將軍龐涓謀害造成雙腿殘疾,不能率兵打仗。他被田忌救到齊國後,很受器重。田忌待他為上賓,請他當了軍師。
孫臏說:將軍與大王的馬我看了。其實,將軍的三等馬匹與大王的都差那麽壹點兒。您第壹局派出的是上等馬與大王的上等馬賽,第二局派中等馬與大王的中等馬賽,第三局派下等馬與大王的下等馬賽。您這樣總按常規派出馬與大王的馬比賽,您永遠會輸。
田忌賽馬的寓意:
田忌賽馬告訴人們要在劣勢中找到優勢,善用自己的長處去對付對手的短處,懂得揚長避短,方能取得勝利。遇到事情可以嘗試新的思路,沒必要循規蹈矩去做事。
同時田忌賽馬這個故事也說明事物的質變,不但可以通過量的增減而引起,而且可以在量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調整內部的排列組合而引起。在事物發展變化過程中,構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次序上發生變化也會引起事物的質變,這是量變引起質變的又壹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