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李紳的詩句

李紳的詩句

李紳的憫農

唐朝著名詩人李紳出生於烏程縣,他是唐朝中書令李敬玄的曾孫,從小勤奮好學。年輕的時候也是壹心想考取功名,為朝廷效力。起初應試都以落榜而告終,直到二十七歲考取了進士,從此進入仕途之路。

李紳像

他在官場上所任的官職可以說不計其數,但壹生當中最輝煌的部分不在官場,而在於詩歌上。他曾經與白居易,元稹等著名詩人交往十分密切,後來著有《憫農》詩兩首成為千古名詩。

李紳的《憫農》詩壹: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這首詩前兩句寫出了當時風調雨順,春天農民辛勤播種,秋天農民糧食豐收的美好景象。但是後面兩句卻發人深省,既然糧食大豐收,田地沒有壹塊是空閑的,為什麽農民還是吃不飽呢?人們不難知道,這首詩深刻的揭露了當時統治者對農民剝削十分殘酷。

《憫農》詩二,這首詩表面上寫的是農民耕種十分艱苦,感慨每壹粒糧食都來之不易。這首詩不僅告訴我們每壹個人要懂得珍惜糧食,不要隨意浪費糧食,壹米壹粟都來之不易。但結合《憫農》詩壹不難看出,詩人從中暗斥當時統治階級對勞苦大眾的嚴重剝削。

《憫農》詩兩首是壹對姐妹篇,詩中描繪的內容與景致都大同小異,同時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是壹樣的。這兩首詩讓人看了之後,不僅把農民的辛苦表現得淋淋盡致,更深層次的表達了農民當時有苦說不出的艱辛。《憫農》這兩首詩在唐朝詩詞當中被評為唐詩十佳中的第八佳,至今在很多的教科書裏面也經常出現,影響十分深遠。

李紳簡介

李紳是唐朝壹位著名的詩人,出生於烏程縣,父親李晤曾經是壹位地方縣令。他壹生命運坎坷,從小父親就去逝了,後來跟隨母親讀書學習。年輕的時候跟隨母親,生活十分艱辛。當時他看到農民每天沒日沒夜的辛苦勞作,卻最終還是吃不飽穿不暖,心中無比憤恨。

李紳像

由於內心的同情與感慨他寫出了千古名詩《憫農》,當時裏面的千古名句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等詩句流傳至今。

李紳是壹位非常有才能的詩人,壹生的官路也十分坎坷,起初應試都以失敗而告終。後來考取進士,才慢慢的進入官場。後來離開京城去了金陵,住在節度使李掎的府中,由於當時李掎野心勃勃有謀反之心,李紳對他有異議,最終入獄。後來直到李掎被朝廷誅殺,他才得以釋放。

李紳最大的成就不在官場,他從小就勤奮好學,雖然為謀求功名考取了進士,但是壹生當中官職波瀾起伏。曾經在長安任職過校書郎,後來升職為右拾遺與翰林學士等官職。後來又由於李黨失利,李紳被貶放逐至端州任司馬壹職。中年之後在朝中擔任過諸多官職,為朝廷做了不少的貢獻。

李紳不僅是唐朝的壹位好官員,曾與壹些著名的詩人壹起留下了很多千古名詩。當看到農民耕種的艱辛時,寫出了《憫農》詩兩首。這兩首詩成為了千古絕唱,裏面把整個農民的生活狀態描述得歷歷在目。這兩首詩不僅寫出了李紳對百姓生活艱苦的同情與感慨,對當時社會狀態也是壹個非常好的刻畫。不僅描述了自己的心聲,也說出了勞苦大眾心中想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