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PM2.5占全天的比例越來越高,成為首要的汙染物,同時對身體的危害最大。現有PM2.5檢測方法包括重量法、β射線吸收法、微量振蕩天平法等三種,但均需要采購大量精密儀器,監測和維護成本較高,百姓無法直觀地感受應用到大氣監測的作用。
京津冀地區已經率先開始治理霧霾,舉個例子,由羅克佳華承建的北京市通州區環保局綜合信息化項目,建成了覆蓋全區的大氣顆粒物網格化監測及動態趨勢分析系統,執法人員通過手機就可以看到轄區實時的汙染物濃度的變化情況,從而分析、判斷汙染的形成原因,從源頭解決汙染問題,這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他們結合了微震蕩天平法、β射線法的優點,並應用了基於粒子計數的檢測方法——激光散射法,通過後臺的雲數據處理平臺,進行有效性驗證和模型計算、綜合分析,得到最準確和覆蓋最全面的通州區大氣環境質量數據及其時空動態圖,然後通過無線遠程傳輸數據,最終實現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大氣監測。據悉該系統由國家環保工業汙染源監控工程技術中心研發。
所以說,不要太擔心,政府現在都開始著手治理了,只是還需要我們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