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消息,按照壹年前公布的計劃,馬雲將於今天卸任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壹職,將接力棒交給現任CEO張勇。
對於阿裏來說,馬雲今天卸任董事局主席預示著壹個時代的結束。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商公司,阿裏上壹財年的營收超過560億美元,也讓馬雲成為了中國首富,凈資產超過400億美元。
過去二十年,中國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速度領跑全球。互聯網巨頭和獨角獸們在數量和規模上,已經能和美國企業比肩。
我們曾分析了這壹現象背後,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生存狀況和它們的發展策略,但其實,中國互聯網經濟的大環境正在發生改變,這讓人不得不疑惑,它們的輝煌業績,還能持續多久?
1.人口紅利正在下降
目前,中國互聯網用戶平均年齡為28歲,遠低於美國的42歲,他們對互聯網產品喜新厭舊、更易接受新事物,但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這種人口年輕化的優勢正在減少,未來十年,中國50歲以上人群占比將達38%。
2.人才紅利不會增長
雖然海外人才回流正在加速,但總體的人才供給依然跟不上行業發展速度。2016年,面對資本寒冬,互聯網行業年薪仍上漲了17%,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人才成本優勢已不復當年,薪酬連年上漲、人才供不應求的局面仍將繼續。
3.資本紅利下降
壹方面貨幣政策趨緊,另壹方面,中國互聯網資本市場,將伴隨發展階段的成熟而逐漸降溫。
4.基礎設施紅利持平
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互聯網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BCG預計未來五年,中國IT支出將以4%的年均投資增幅平穩增長。
雖然整體紅利優勢正在下降,但波士頓咨詢公司(BCG)、阿裏研究院(AliResearch)、百度發展研究中心、滴滴政策研究院卻對此持樂觀態度。在近日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經濟白皮書:解讀中國互聯網特色》中,他們表示,形勢在變,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創新策略也在發生變化。
中國企業越來越像美國公司了
不同於美國公司的“技術流”,中國互聯網企業在過去20年中,基本上通過效仿和學習、應用驅動型創新(偏向商業模式、應用、內容層面)來獨步天下。
但是近期BCG觀察到,中國企業也在悄悄地向“技術流”靠攏。
養在長江的“揚子鱷”也要出海
在國內局面漸穩之後,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戰略重心也在發生轉移。騰訊位於矽谷的數據中心開始運營,阿裏巴巴為自己定下2025年海外營收占比50%的目標,海外擴張成為“揚子鱷”們下壹輪競爭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