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得道多助寡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譯

得道多助寡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譯

得道多助寡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譯如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先秦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譯文

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壹座方圓三裏的小城,有方圓七裏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

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壹定是得到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不如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城墻並不是不高啊,護城河並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並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並不是不充足啊。

但是,守城壹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內部團結啊。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邊界,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銳利。

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內外親屬也會背叛他;支持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他。

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屬都反對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則已,戰就壹定能勝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中國古代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孟子關於贏得戰爭勝利須得到多數人支持的思想觀點。所謂“人和”,主要是指內部團結,人心所向。行仁政便是得道,得道即可人和,擁護的人便多,以至於天下歸順。

不行仁政,便是失道,沒有人和,擁護的人便寡,以至親戚都叛離。如果以天下歸順者攻親戚叛離者,除非不戰,戰必能勝。他的這壹觀點被後人概括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直到今天仍有積極的思想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