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贈別》是寫給壹名揚州結識的歌妓。這首詩是詩人杜牧在大和九年(835年),由淮南節度使掌書記升任監察禦史,離揚州奔赴長安,與在揚州結識的歌妓分別之作。這首詩著重寫揚州歌妓的美麗,贊揚她是揚州歌女中美艷第壹。
首句描摹少女身姿體態,妙齡豐韻;二句以花喻人,寫她嬌小秀美;三、四兩句,以星拱月,寫揚州佳麗極多,唯她獨俏。手法上強此弱彼,語言精萃麻利,揮灑自如,情感真摯明朗。
《贈別》
作者杜牧?朝代唐
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白話翻譯:
姿態美好舉止輕盈正是十三年華,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壹朵豆蔻花。
看遍揚州城十裏長街的青春佳麗,卷起珠簾賣俏粉黛沒有比得上她。
擴展資料
當時詩人正要離開揚州,“贈別”的對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結識的壹位揚州的歌妓。所以第三句寫到“揚州路”。唐代的揚州經濟文化繁榮,時有“揚壹益(成都)二”之稱。“春風”句意興酣暢,渲染出大都會富麗豪華氣派,使人如睹十裏長街,車水馬龍,花枝招展。
這裏歌臺舞榭密集,美女如雲。“珠簾”是歌樓房櫳設置,“卷上珠簾”則看得見“高樓紅袖”。而揚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簾,所有簾下不知有多少紅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簾總不如”。不如誰,誰不如,詩中都未明說,含吐不露。
這裏“卷上珠簾”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總不如”的結論更形象,更有說服力;而且將揚州珠光寶氣的繁華氣象壹並傳出。詩用壓低揚州所有美人來突出壹人之美,有眾星拱月的效果。
《升庵詩話》雲:“書生作文,務強此而弱彼,謂之‘尊題’。”杜牧此處的修辭就是“尊題格”。但由於前兩句美妙的比喻,這裏“強此弱彼”的寫法顯得自然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