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軲轆軲轆轉

軲轆軲轆轉

每天讀五本書,也看不到孩子有什麽長進呀 ?”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有這個困擾,我們都覺得讀書多對孩子是好事,但是究竟好在哪?似乎又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畢竟它不像是成績單,可以讓爸媽清楚地量化孩子的收獲。

而且,事實上, 親子閱讀階段,閱讀量大並不完全等於收獲多 —— 如果親子閱讀互動的質量不高,書可能就真的白讀了!

雖然都是在讀書,但是, 爸爸媽媽們讀書的互動方式和方法卻截然不同 ,有的方法可以對孩子產生很積極的影響,但也有的方法沒什麽幫助。

那麽 到底應該如何親子閱讀 如何知道親子閱讀有沒有效果?

今天的這篇文章,就通過 兩個研究 來聊聊 三種類型的閱讀媽媽,妳是哪壹型 ,以及 有效的親子閱讀類型,到底如何進行

1

1994年,哈佛大學教育學院De Temple等人做了壹個研究,他們邀請了290位有 27-63個月孩子 的媽媽,讓他們給孩子讀艾瑞·卡爾的《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然後跟孩子討論這本書,並從旁記錄他們的討論內容。

結果發現, 這些媽媽提問的方式有著很大的區別

這些方法的使用跟孩子的年齡、閱讀的目的有關,也跟媽媽的閱讀能力有關:比如,給低齡(3歲以下)的孩子讀書,非讀者的情況就比較多,因為這時候我們想要讓孩子認識圖片上的形狀、顏色等等。

但是, 如果到了孩子三四歲以後,還繼續只用這壹種策略的媽媽,就會讓孩子錯過書中的故事情節,多少有點把書當掛圖的嫌疑。

當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語言類型之下,媽媽們采用的閱讀互動方式也是不大壹樣的,比如日本的媽媽喜歡根據故事提出問題,讓孩子“填空”。

我國學者周兢在“對3-6歲漢語兒童語用交流行為發展”的研究中,將 媽媽的閱讀互動類型分為了 三種 ,並評價了每種媽媽對於兒童閱讀技能的影響

第壹種是 行式的親子閱讀 :這類媽媽有點像“照本宣科型”,但是也不完全壹樣。

她們在和孩子壹起讀書時,基本不談論書裏的內容,雖然有時候也會就書裏的內容提問,但是主要是自問自答,並不要求孩子作答。她們的閱讀除了通讀之外,還有可能是這樣的:

以《綠綿羊在哪裏》為例——

媽媽: 這是壹只愛蕩秋千的綿羊 。(書中的內容)

媽媽: 這只綿羊喜歡什麽呀?蕩秋千是不是呀! (自問自答)

媽媽倒是很專註,但是,孩子卻不壹定跟著媽媽的節奏走, 時不時走神兒, 但是正在閱讀的媽媽呢,也不太能敏銳地察覺。

在這種平行式的親子閱讀類型中, 媽媽是個好讀者,但不是個好的引導者 長期只使用這壹種策略閱讀,孩子的閱讀水平很難在親子閱讀階段,或者親子閱讀活動中得到很大提高 ,當他們需要獨立閱讀的時候,閱讀能力的發展可能會比較緩慢。

第二種是 離式的親子閱讀 :這類媽媽和“非讀者”比較像,他們 不照著書中的文字讀 ,除此之外,還 會隨意的聯想,時不時跳出書外 ,但是呢, 拓展的內容又對理解這本書裏的知識和情節關系不大。

此類親子閱讀可能是這樣的:

以《別煩我》為例,這是壹本講老婆婆想找個清凈的地方織毛衣的故事。

媽媽: 妳看這是什麽? 指著畫面裏的某個細節,跟故事主線關聯不緊密

孩子:外星人(回答提問)

媽媽: 上次讀的***書好像也有外星人,跟這個好像不壹樣哦,是嗎

孩子:嗯,那個是藍色的。

媽媽: 外星人怎麽長得都不壹樣呢?

……

這類媽媽和孩子之間的討論, 可能存在誤讀 ,而且實際上已經脫離故事,已經談不上是在閱讀壹個故事了。

長期只使用這壹種閱讀策略的媽媽,閱讀過程支離破碎,可能會導致孩子對閱讀產生錯誤的印象,孩子不僅學不到閱讀策略,還可能會因為閱讀的無趣和乏味而遠離閱讀。

第三種是 合作 式的親子閱讀 :這類媽媽大致上應當屬於“ 標準互動型 ”,他們 在閱讀中能恰當、適時地提問,能用自己讀書的方法引導孩子思考 ,比如:

不僅如此,合作式閱讀的媽媽對孩子的觀察也很敏銳,孩子對書中內容產生的疑問都能給予關註。

此類親子閱讀可能是這樣的,以《三個和尚》為例——

媽媽: 雨來了!雨來了!幫忙滅火來了 !( 閱讀內容

媽媽: 如果這時候沒有下雨會怎麽樣呢? 適時的提問,引導孩子預測

孩子: 小廟就被燒光了。 孩子的預測

這類媽媽即 是好的閱讀者,也是好的引導者 他們采用的閱讀方式,有利於孩子形成閱讀策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雖然合作式的親子閱讀應當屬於“標準互動型”,但是也不完全等同, 標準互動型有兩種提問的方式 ——

壹種是 “高要求策略”的提問 ,比如:

另壹種是 “低要求策略”的提問 ,包括: 認東西、數數,認識顏色等困難度比較低的問題 。比如,“這是什麽?”“這裏有幾個?”“這是什麽顏色?”

在這兩種提問的方式中,“ 高程度/高要求策略”的提問,是對兒童提升閱讀能力更有幫助的壹類 —— 在日常的閱讀中,我們可以這樣和孩子互

1. 和孩子討論書中的角色,引導孩子觀察畫面的細節

比如在《斯凱瑞金色童書·軲轆軲轆轉》的故事中,皮皮狗開著撞翻了所有的停車計時器,毛美麗警官用了“壹本書”的時間來追趕他。

皮皮狗有時候被車擋住,有時候又不見了,我們引導孩子 除了聽故事,同時也在畫面裏找找這兩個人,觀察壹下他們的關系。

讀繪本非常適合這類活動。

2. 根據故事情節發展等內容提問

比如《十四只老鼠·吃早餐》,有壹頁老六壹直伸著手指頭,我們可以問問孩子,為什麽他要舉著手指呢?

往前翻壹頁找壹找會發現,原來,他在樹上被紮了壹根刺!

那麽手被紮破了怎麽辦呢?吃早飯的時候,媽媽幫他塗藥水。

3. 兒童讀物裏,常常有反復出現的語言結構,我們可以和孩子合作把它讀下來。

比如《棕色的熊,棕色的熊,妳在看什麽?》,我們說重復的半句,讓孩子把後半句說出來。

4. 引導孩子猜測故事會怎麽發展

比如,讀《這不是我的帽子》,小魚戴著從大魚那裏偷來的帽子,進入水草叢,他以為沒人看到它,但是,大魚緊跟著過來,然後……

我們可以問問接下來要發生什麽?當大魚戴著帽子悠閑地遊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孩子猜猜小魚去哪了?

5. 當孩子到了可以表達自己想法的年齡後,我們可以在閱讀中讓孩子假設自己是主人公

比如讀《菲菲生氣了》,我們可以讓孩子說說, 如果是妳是菲菲,被兄弟姐妹或者好朋友搶了玩具,妳會生氣嗎?生氣了妳會怎麽辦呢?

通過這樣的互動,孩子可以知道,原來生氣的時候“廣大的世界”可以安慰自己。

除此了這些問題之外, 爸爸媽媽也可以根據自家的情況調整總結……

學會閱讀的本質是學會與書交流 在親子閱讀中,爸爸媽媽扮演著傳授者的角色,通過合理、適度、恰當地討論、提問,給孩子做示範,便可以“與書交流”的能力傳授給孩子。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不會只用某壹種閱讀策略,在讀同壹本書的過程中,每次用到的策略可能也不壹樣,某些情況下只是通讀,或者“偏離”也不用糾結。

只不過,在了解了這些不同類型的親子閱讀方式之後,我們可以審視壹下自家的親子閱讀,及時調整策略,提升家庭的親子閱讀的質量。

- END -

編輯 | 林乙乙,壹個3歲男孩的媽媽,不雞不卷,只想帶娃嘻嘻哈哈浪世界。

參考文獻 丨周兢 主編《漢語兒童語言發展研究:國際兒童語料庫研究方法的應用與發展》;

De Temple, Jeanne M. (1994) Styles of Interaction During a Book ReadingTask: Implications for Literacy Intervention with Low-Income Families. Paperpresented at the National Reading Conference Annual Meeting, San Diego, CA.

專欄丨兒童閱讀指南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後臺回復“投稿”,查看詳情

投稿郵箱:Kid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