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全文翻譯:
原文普少(shào)習吏事,寡學術,
譯文趙普年輕時,熟悉官吏(應處理)的事務,他學問不多,
原文及為相(xiàng),太祖常勸以讀書。
譯文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勸勉他要讀書。
原文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
譯文(他)晚年讀書很勤奮,每次(退朝後)回到自己的住宅,
原文闔(hé)戶啟篋(qiè)取書,讀之竟日。
譯文關上門打開書箱取出(壹本)書,整天讀(那本)書。
原文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
譯文等到第二天處理政務,處理決斷很快。
原文既薨(hōng),家人發篋(qiè)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譯文(他)死後,家裏人打開書箱壹看(裏面的書籍),原來是壹部《論語》。
原文普性深沈有岸谷,
譯文趙普性情沈著且為人嚴肅剛正,
原文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譯文雖然(盡管)對人不免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事當做自己的責任。
原文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wòchuò)循默,
譯文宋朝初年,在宰相職位的人大多過分謹慎拘於小節,按常規辦事,不多言語,
原文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
譯文趙普卻剛毅果斷,沒有人能與他相比。
原文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
譯文(他)曾經上奏推薦某人擔任某個官職,宋太祖沒有任用這個人。
原文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
譯文趙普第二天又上奏請求啟用此人(擔任某官),太祖還是不用。
原文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譯文第三天,趙普又拿這個人(擔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
原文太祖怒,碎裂奏牘(dú)擲(zhì)地,
譯文太祖發怒了,把他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原文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
譯文趙普臉色不改,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來帶回了家。
原文他日補綴(zhuì)舊紙,復奏如初。
譯文過了些日子,趙普把撕碎的舊紙片修補連接起來,
原文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譯文又像當初壹樣上奏。宋太祖才醒悟,終於任用了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