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七夕節,中國人通常吃什麽?

七夕節,中國人通常吃什麽?

七夕節中國人通常吃的東西如下:

1、餃子。吃餃子是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壹枚銅錢、壹根針和壹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裏,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壹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2、巧果。浙江各地在這壹天用面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3、巧酥。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壹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壹些地區流傳至今。

七夕節由來: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女兒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在古代女子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穿進了為之得久。

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對愛的承諾。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和國國務院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