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課件在語文教學中有什麽優越性,怎樣利用課件打造高效課堂

課件在語文教學中有什麽優越性,怎樣利用課件打造高效課堂

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雖然有時也借助圖片、幻燈片進行教學,但總給人以死板的感覺,不足以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很難適應當今孩子們多元化的需求,難以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要求。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進行有機的整合,就為構建高效課堂提供了優質的學習文化環境,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信息素質和語文實踐能力。下面就簡單談談我校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的壹些實例。

壹、以學定教,信息技術手段與語文教學策略的有機整合

如何讓信息技術更好地為構建高效課堂服務,是壹項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我們應充分發揮多媒體網絡技術的直觀形象、化靜為動、。交互性強、資源豐富的優勢,創設民主和諧合作競爭的語文學習氛圍,從而構建利於學生個別化學習,合作式、探究式學習的信息化環境,讓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真正為構建高效課堂“保駕護航”。

1、創設氛圍,在虛擬的情境中激發求知欲望

網絡資源在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和學習氛圍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如在教學作文《我的“小天地”》時,我從網上下載了壹段“幸福之家”的動態呈現場景:房間地面是長方形的,各色家具壹應俱全,墻上還掛著裝飾畫,將學生帶入了壹個逼真的家居生活世界。由此創設出溫馨的氛圍在授課壹開始就牢牢吸引了學生的註意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由此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表達欲望,學生紛紛舉手發言,要把自己的“小天地”介紹給大家。

再如《回聲》這篇課文是為了讓小學生了解“回聲”的有關知識。雖然課文敘述采用的是童話故事的方式,但要讓低年級的學生理解這樣抽象的知識談何容易。為此我制作了回聲形成原因的課件:小青蛙在橋洞裏呱呱地叫著,它的叫聲就變為弧線向橋洞的石壁擴展。這時,我告訴學生這弧線就是我們看不見的聲波。,接著聲波也像水波壹樣,壹圈壹圈地向四面擴展,碰到了石壁就壹圈壹圈地返回來,傳到青蛙的耳邊。通過課件的生動展示,就將課文靜止抽象的文字演變為生動形象的音像結合的載體,使抽象的聲波直觀化、形象化,學生就在盎然的興趣中明白了回聲形成的原因。這樣,恰當的課件運用有效提高了課堂效率,順利地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

2、自主探究,在人機互動中提升學習能力

網絡教學的模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挑戰。在進行網絡教學的實踐中,要認真分析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發展水平、自主學習能力的差異,以使每壹個學生都能得到學習的樂趣。我充分利用人機交互的功能,在估計學生可能遇到困難的環節設置“提示”或幫助“鍵。將導學的線索放置在裏面,當部分學生思維“短路”時可及時點擊“幫助”鍵獲得幫助;假如學生仍有困惑,可通過語音系統向老師和學生請求個別指導。老師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領每位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品嘗到伴隨自主探究而來的樂趣和滿足,從而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3、分析點評,在交互觀摩中培養創新意識

利用網絡教室的點播功能,將壹些具有代表性的練習或設計在大屏幕上調顯出來。同時利用黑屏控制技術遮蓋學生機的屏幕,組織學生的註意力指向大屏幕進行分析和點評,學生可以形象清晰地看到同伴的思維成果,避免了在黑板上塗描話說之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有效地催生了學生的思維碰撞而產生的靈感。

利用網絡教學的提問可以消除學生的害羞、怕嘲笑等畏懼心理。學生通過電腦操作,利用文字的形式將自己的問題輸入到教師的主機上,不用公布自己的姓名,教師收到信息後,如果是簡單的委托可以直接進行解答;更多時候可以組織全班學生壹起討論和交流。久而久之,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就能培養學生坦誠健康的心理品質,強化學生的質疑問難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品質。

二、以人為本,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資源的人文整合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人文整合,主要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語文課程資源形象化、動態化、人性化,使它們含圖形、圖像、文字、聲音、視頻、動畫等多媒體信息在更大範圍內的語文教學資源為我們所用。而這些教學資源又是順應了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和體現自主發展而設計的。

1、語文課程資源的形象化設計

小學生天生對形象感強的事物特別感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利用FLASH動畫,把課程內容設計成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動畫形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設計“壹年級習字”的課程資源時,我們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傾向,在學校的網頁上設計了“習字小課堂”的頁面。壹進入其中,就出現了可愛的“熊貓博士”的卡通形象。還有“熊貓課堂”、“熊貓練功房”、“熊貓超市”、“熊貓圖書館”等卡通房間,學生既可以讀到與生字詞相關的壹些課外閱讀資料、趣味小故事、認字小竅門以及區別形近字的方法。每壹個環節和項目都註意與圖片、聲音、動畫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輕松娛樂中度過學習的每壹分鐘,享受到語文學校的快樂。

2、語文課程資源的動態化設計

靜態的文本教材呈現的是學術形態的教學資源,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們都已經註意到了將學術形態的教材進行開發,將復雜的語文問題依托於鮮活的問題情境引出,把簡單的文本結論還原於豐富的探索過程中去發現,從而使語文課程資源的魅力發揮到極致。

《新型玻璃》是壹篇說明文,課文對“夾絲網防盜玻璃”、“吸音玻璃”、“吸熱玻璃”的特點、作用做了詳盡的解釋和說明,但小學生沒見過這些玻璃,因而對文中的內容缺乏感性認識,尤其對“自動報警”等專業術語難以理解。針對這些問題,我制作了展示新型玻璃和介紹“自動報警器”工作原理的課件。在導入新課後,首先通過課件向孩子們展示壹組色彩亮麗的新型玻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介紹有關“夾絲網防盜玻璃”的基礎上,用課件展示“自動報警器”的工作原理:當用鼠標點擊假想的小偷時,“小偷”就移動觸及到夾絲網防盜玻璃,這時,電路圖上的紅色燈泡就立即不停地閃爍,並伴有尖銳的警笛聲,“小偷”立刻倉皇而逃。這樣逼真形象的設計引人入勝,將教師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原理生動地表現出來,學生有如身臨其境。這樣不僅強化了學生的感知,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語文課程資源的人性化設計

充分利用信息化課程資源所提供的廣闊的發展空間,提供給學習者自主學習的教育平臺,實現個性化學習,是我們壹直努力的目標。為此,我們創建了校園網,建立了學生網站、網上圖書館、專題學習網站等開放空間。在專題學習網站下設立了專門的語文學習欄目,分冊編排,將每壹冊語文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語文背景資料囊括其中,既包括從網上收集到的語文史料、知識典故、各種相關的圖片和文本資料;還包括語文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到或自己創作的兒歌、順口溜等。當然,也歡迎學生收集資料或上傳作品,這樣就形成了壹個可以讓全校師生及時分享的網上教學資源庫。這個資源庫大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語文素養,更使學生體會到語文所蘊涵的濃郁的文化氣息和歷史沈澱,促進了學生開展語文個性化學習和自主性學習,使教育更具有人文性和開放性。

信息技術手段與語文教學的完美整合,必定是教材文本與信息內容內在機理上的水乳交融,是教學方式與信息技術方式外在表現形式上的協調壹致。充分恰當地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會為構建高效課堂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