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揚老師的詩句:唐·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唐·杜甫《春夜喜雨》、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唐·羅隱《蜂》、明·劉基《題太公釣渭圖》。
1、唐·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解釋: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燒成灰燼時像淚壹樣的蠟油才能滴幹。
頷聯因為字面的意思,被後人引用為歌頌教師無私奉獻的名句,人們也認為春蠶吐絲、蠟炬燃燒自己為別人帶來光明,和教師的默默奉獻、為學生傳授知識、指引人生道路的形象非常相似,就常用這二者來贊美教師。
2、唐·杜甫《春夜喜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解釋:隨著春風在夜裏悄悄落下,無聲地滋潤著春天萬物。
因為頷聯所描寫的春雨是不求回報、不張揚的特點,正符合教師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也就成為了贊美教師常用的詩句。
3、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解釋:裴令公所栽培的後輩如此之多,哪裏用得著再在門前屋後種花呢?
這首詩題目中的“令公”指的是裴度,不論在為官方面還是為學方面,都是壹位任人唯賢、大公無私的伯樂、前輩、引路人、為師者,所以詩人白居易引用典故,說裴老師您的學生個個都那麽優秀,又都遍布天下,哪裏用得著再在門前屋後種花呢。
4、唐·羅隱《蜂》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解釋:蜜蜂啊,妳采盡百花釀成了蜂蜜,到底為誰付出辛苦,又想讓誰品嘗香甜?
真是應了那句古話“無巧不成書”,壹是我國自古就有把學生比做桃李的傳統,把孩子比喻成祖國的花朵。蜜蜂不辭辛勞地采花授粉,不求碩果累累的回報,這辛勤、無私的形象正符合人們對教師的贊美。
5、明·劉基《題太公釣渭圖》
偶應非熊兆,尊為帝者師。
解釋:偶然應驗了到渭水北邊遇到的不是熊而是賢人的預兆,尊其為君主(文王)的老師。
這首詩是作者在鑒賞《太公釣渭圖》時,觸畫生情而作,即通過反思姜太公在璜溪獨釣以及姜太公與周文王的君臣際遇,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憂思,同時,作者又以姜太公自喻,把自己的草野自在的生活看作是姜太公等待明君周文王出現壹樣。人們常用頸聯來贊美教師的偉大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