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部編版揠苗助長教學設計

部編版揠苗助長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以下是我整理的部編版揠苗助長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教材分析

《揠苗助長》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12課《寓言二則》中的第二則故事。故事勾勒出古代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於求成,違背常理,結果事與願違。這則寓言家喻戶曉,語言簡潔明快,內容生動有趣。

學情分析

寓言故事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體裁。在上學期時學生就已經接觸到了寓言故事——《坐井觀天》、《狐假虎威》等,孩子們對寓言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課前,我就鼓勵孩子們課外閱讀自己喜歡的寓言故事,從中體會寓言的特點。教學中,抓住課文篇幅短小、內容生動有趣的特點,引導學生結合課件的插圖,抓住重點詞句,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讀懂課文內容。同時,結合學生實際,引導學生理解和感悟,抓住課文的內在聯系,懂得課文蘊含的道理,從中受到教育。

設計理念

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壹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這裏的“舉壹反三”就是指學習的遷移。所以,本課教學我本著“用活教材教語文”的觀點設計教學,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通過讀、思、議、講、演等手段,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人物形象,領悟故事蘊含的道理,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目標

1.認識故事中的5個生字,會寫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3.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

4.了解寓言特點,培養閱讀寓言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講述故事,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壹、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看圖猜寓言故事。

師:同學們,老師知道大家讀了不少寓言故事,現在老師來考考妳們。看誰能根據老師提供的畫面迅速猜出寓言故事的名字?(課件出示畫面,學生猜故事名字)

2.體會寓言的特點。

看來妳們讀的寓言故事還真不少。通過閱讀,妳們發現寓言故事有什麽特點呢?(引導學生認識寓言故事“不真實,篇幅短小,語言精練,而且都蘊含壹個深刻的道理”的特點。)

3.師:妳們真會讀書,愛動腦筋的閱讀收獲才更大。今天咱們壹起來學習寓言故事。請讀課題,12.寓言二則,理解課題。

設計意圖寓言故事大都淺顯易懂,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故事形式。課前讓學生蒐集寓言故事讀壹讀,壹方面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另壹方面,讓學生加深對寓言故事的了解,自主領會寓言的特點。

4.師: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則寓言——揠苗助長。板書“揠苗助長”

5.識字。師:在開始本節課之前,老師要來檢查壹下大家的預習情況,看看這些生字朋友妳們是不是已經認識了。(出示課件上的詞語,認讀之後打亂順序認識生字“焦、筋、疲、喘、截”)

6.讀題。師:看來同學們課下的預習非常認真,接下來請同學們帶上動作,讀出妳對“揠苗助長”的理解(解釋題目的意思)。

7.質疑:大家看到這個故事的題目,妳的腦海裏有什麽問題要問嗎?誰能圍繞“揠苗助長”提壹些妳感到困惑的問題呢?課件出示學生匯總後的問題:

(1)誰揠苗助長?

(2)他為什麽要揠苗助長呢?

(3)他是怎麽揠苗助長的?

(4)最後他的禾苗長得怎麽樣?

設計意圖愛因斯坦說:“提出壹個問題比解答壹個問題更重要。”科學家的發明創造都是從問題開始。“學起於思,思源於疑”,任何思都是從疑開始的,疑問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有了疑問,才有進壹步深入學習的需要,也才可能獲得新知。實施素質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二、初讀課文

師:同學們真會提問題,會提問,會思考,就是會學習的表現。老師為妳們點贊。

1、自讀課文。

師:現在請帶著剛才我們提出的問題自讀課文,看看妳們能解決哪個問題。

2、交流解疑。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妳解決了哪個問題。以“我從____________知道__________”說壹說。(老師相機板書:沒長高、拔禾苗、枯死了)

3、說說課文講了壹個怎樣個故事?

師:孩子們真行,不僅自己提出問題,還能自己解決問題,真是學習的小主人。現在請妳們再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什麽內容。用“我從___知道____”來說壹說妳的發現。(如學生回答困難,老師可做示範引導)

設計意圖問題從閱讀中來,也應在閱讀中得以解決。引導學生以“我從____________知道__________”說壹說,貴在培養學生有條理地組織語言,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三、感悟文本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理解了“揠苗助長”的意思,了解了故事的大意。但是要想有更大是收獲,我們還要細細地品味文本。

師:讀了揠苗助長這個故事後,文中的那個人給妳的最大印象是什麽,妳能用壹個詞來形容他嗎?(引導學生體會種田人的焦急心情)

(壹)學習第壹自然段,感受焦急

(1)自由讀第壹自然段。

師:現在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第壹自然段,把能體現種田人急的詞語或句子從文中畫出來。看看透過妳勾畫的詞語或句子,能看到什麽、聽到什麽、想到什麽。

(2)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匯報。

預設:A:我從第壹句話中“巴望”“天天”這兩個詞可感受到種田人很焦急。

師:“巴望”是什麽意思?透過“巴望”妳能看到了什麽?

生1:我仿佛能看到他眼巴巴地看著田裏的禾苗,嘴裏不停地嘮叨著:我的禾苗啊,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小樹苗才好呢!

生2:從“天天”這個詞,我仿佛看到種田人每天都去田裏。

師:今天去嗎?明天去嗎?下雨天去嗎?風沙天氣去嗎?烈日炎炎的天氣去嗎?甚至是自己身體不舒服,也得堅持去看看。可見,他是多麽焦急地盼望自己的禾苗快長高啊!誰能把他焦急的心情讀出來。(請學生來讀並且指導讀出焦急的語氣)

預設B:我還從“壹天,兩天,三天”能感受到種田人很焦急,而且他覺得禾苗好像壹點兒也沒長高。

師出示兩組句子:禾苗好像壹點兒也沒長高。禾苗壹點兒也沒長高。

師:看看咱們班誰是火眼金睛,發現這兩個句子有什麽不壹樣?師:這兩個句子意思壹樣嗎?

師:禾苗長高了嗎?他為什麽覺得沒長高呢?就因為他天天看,就是長高了,他也看不出來。多著急啊!誰來讀讀這句話,讓我們能感受到種田人的焦急。(請學生來讀並且指導讀出焦急的語氣)

預設C:我從“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個辦法幫他們長。’”感受到種田人的焦急。

師:那我們來對比壹下接下來這組句子(出示課後題:他在田邊轉來轉去。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同學們,妳們發現了什麽?

師:焦急是什麽意思?透過焦急,妳仿佛看到種田人怎樣?

師:第壹自然段,作者通過對種田人的描述,抓住種田人的動作和語言,字字句句都能看出種田人的焦急,誰能把第壹自然段連起來讀讀。(指名讀,其余學生合上書,閉上眼,看看通過他們的讀,妳們能看到什麽?聽到什麽?)

師:好故事不光要會讀,而且要會講。誰能把妳們把這壹自然段講給大家聽聽。

設計意圖《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本段教學,意在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通過閱讀想象,感受種田人的焦急心態,真正了解故事的起因。學生融入自己的想象,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將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二)學習第二、第三自然段,感受辛苦

1、(出示第二自然段)自讀第二自然段,看看在這壹自然段寫了種田人忙著做了哪些事。

(1)想辦法(2)去田裏(3)拔禾苗

師:按理說,每敘述完壹件事句末都要用——句號,看看課文敘述這三件事,每壹件事敘事完後句末都是——逗號,這有區別嗎?句號停頓的時間長,逗號停頓的時間短,讀起來能讓人感受到種田人的焦急。真棒!這就是語言的節奏。妳來讀讀。

師:“終於”壹詞讓妳想到了什麽?

師:透過“壹棵壹棵往高裏拔”,妳仿佛看到了什麽?(拔得很小心,生怕弄傷了禾苗)

師:請同學們看課件上的插圖,想想壹下,在拔苗的過程中,種田人該多辛苦啊!腰彎酸了,他直了直身子,繼續拔;腿蹲麻了,他揉了揉雙腿,繼續拔;口渴了,他喝了幾口水,繼續拔;該吃飯了,他啃了壹塊大餅接著拔;太陽高照時他在拔,太陽偏西時他還在拔。就這樣壹直拔到太陽落山,弄得他筋疲力盡。

師:知道“筋疲力盡”是什麽意思嗎?

師:沒有壹點兒精神,沒有壹點兒力氣,帶著自己的理解齊讀這壹段。

2、(出示第三自然段)師:種田人雖然累得筋疲力盡,他的心情怎樣?大家齊讀這壹段。根據妳對種田人的了解,他是怎樣回到家的,用壹個詞來形容。(急急忙忙、迫不及待、慌慌張張......)“壹邊喘氣壹邊說”可換成怎樣地說?“氣喘籲籲”,什麽時候我們才會“喘”?用動作來表示壹下“喘”。

師:種田人太急於把自己的勞動成果告訴自己的家人了,誰能把他急切的心情讀出來?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學,意在引導學生發現文本標點的特殊使用,體會種田人的急切心情。抓住種田人的拔禾苗的動作,再結合想象理解故事內容,體會種田人的辛苦,聯系實際想象種田人拔禾苗後心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豐富詞匯,發展語言。

(三)學習第四段,領悟道理

師:事情是不是像種田人所期望的那樣呢?

1.自讀第四自然段,想象當時的情境。

2.想想兒子不明白什麽?(不明白禾苗為什麽壹下子長高了壹大截;不明白禾苗長高了壹大截父親怎麽會累得筋疲力盡......)

3.因為兒子不明白,所以他跑去田裏壹看,禾苗都枯死了,那看到這個結果妳覺得種田人做得對嗎?為什麽?

4.看到痛苦萬分、壹臉疑惑的種田人,妳想對他說些什麽?

在交流中讓大家明白:做任何事都要遵循規律,否則會好心辦壞事,事與願違。

設計意圖對故事所蘊含的道理,不是簡單的告知,而是在學習交流中自然而然地領悟。

四、拓展交流,升華認識

師總結:揠苗助長雖然是壹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但在現實生活中,像揠苗助長的現象還在存在。妳能舉例說說嘛?揠苗助長已經講了幾千年了,今天還要講下去嗎?我們要讓我們的後人還能聽到這個故事,還能懂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違反規律,不能急於求成的道理。

設計意圖進壹步引導學生認識寓言故事的價值。

五、隨文學字。

教授生字“筋”、“疲”的寫法與含義,指導書寫“筋、疲”

(1)認真觀察字形特點,說說書寫時要註意什麽。

(2)學生認真臨寫,老師巡視,及時糾誤。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壹直以來都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難點,而新的課程改革更是把低年級識字教學列入了重中之重,在語文素養方面還提出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等等。所以,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上盡可能地課課落實識字、寫字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