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縣青陽小學 白九濤
[內容提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必須抓住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這壹核心節,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當然,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絕不是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要通過啟發誘導去促進學生自己去發現矛盾,分析矛盾,通過矛盾的鬥爭而實現轉化,完成內化。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的結合,才能優化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真正起到優化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作用。
[關鍵詞]: 思想品德 教師 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優良思想品德素質。在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必須抓住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這壹核心節,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實施者,而且是優良品德素質和行為的示範者。他決定著課程的思想方向,解決教什麽和怎樣教的問題,並且幫助學生解決為什麽學、學什麽和怎樣學的問題,教師的言行、教學態度等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使學生從不知到知,從不懂到懂,掌握壹定的道德知識,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下面,就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談幾點認識:
壹、精心備課,編好教案
在所有各科教案中,思品課備課是最難的,要求也最高。因為要上好每壹節課,教師必須在上課前摸準學生的思想脈搏,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把握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操,意誌品德和行為習慣。只有了解和掌握了以上情況,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首先必須依據教學大綱的有關規定和教學內容,結合對學生的思想實際、行為表現、生理、心理特點的分析,來確定每節課的教學目的、要求。同時,又要做到"目中有人",註意針對性。其次,還要選擇社會各個方面與教學有關的新鮮、生動、有趣的材料,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既體現時代精神和生活氣息,又要使學生感興趣,能夠感染學生,以增強教學的實效性。第三,在設計教學過程中,不單單考慮如何完成教學任務,還要考慮如何適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和認識水平及成長規律,考慮怎樣由淺人深,由具體到抽象,講究設計安排的合理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第九冊《少數服從多數》壹課,備課時,教師緊緊抓住"在集體中有事要大家商量,意見不統壹時,要少數服從多數"的教學要點,設計了這樣壹道討論題:學校大隊部號召中隊開展以熱愛家鄉為主題的少先隊活動,活動形式不限。五年四中隊長在組織隊委討論時,有五名委員同意搞校內義務勞動,壹名委員和中隊長同意搞壹個"發展中的安達"的社會調查。多數隊委覺得熱愛家鄉要從熱愛學校做起,中隊長則認為搞社會調查更有意義。兩種意見爭執不休,該怎麽辦呢?設計這樣的討論題基於兩點考慮:第壹,針對小學部分幹部不願聽取大家意見,獨斷專行的***性問題,在教學中討論此題,會使他們的思想受到觸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討論中會使大多數學生認識?在集體中有事要大家商量的道理,增強集體觀念和主人翁責任感,達到思想上的***識。由於教者在備課時註意結合學生思想實際,課堂教學效果顯著。
二、善於啟發,引導明理
所謂明理,就是在教學中要觀點明確,說理明白,清楚。這是教學的重點,是學生接受主題教育的階段。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從課文內容人手,從激發學生道德情感人手,用課文中的生動故事去感染學生,或用課文中的觀點去教育學生,強化學生的道德認識。在動之以情的基礎上,抓明理這個重點,深入理解教材內容、觀點,使學生形成明確的道德認識,並在懂得道理、感知觀點的基礎上明確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把道德認識落實到行動上,使學生入情入理。同時,通過分析、討論,讓學生悟出道德概念和道德觀點來。
三、積極導行,指導實踐
思品課,不僅要"曉知",而且還要"導行"。導行是思品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啟發明理,深化主題"教育的基礎上,教師要通過引導啟發學生的行為動機,通過指導讓學生用已有的道德知識和道德標準對行為的是與非、美與醜進行分析判斷,並逐步把道德知識、道德概念、道德情感轉化為道德行為。因此,教師在確定學生的行為要求時,即要考慮大綱、教材的***性,又要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切忌壹刀切。同時,從行為要求的確定、指導的方式、反饋的形式等方面,都要從兒童的實際出發,在學生已形成道德觀念的基礎上,進行道德判斷,有利於把教育轉化為自我教育,有利於把"知"與"行"統壹起來。
小學生年齡小,知識面窄,缺乏經驗,他們的道德理想,道德判斷,道德標準往往是多元的而不是單元的。因此,引導學生取得帶有普遍性的穩定的道德評價,實現轉化則是思品課教師的根本任務。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揚民主,貫徹疏導方針,以平等的態度循循善誘地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提高認識。對學生思想上的反復或暫時想不通的問題,要有足夠的耐心,切忌盛氣淩人,防止出現以教育者自居,"我說妳服,我打妳的強制手段。要充分調動學生自身在教育中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正確對待問題,讓學生以主動、積極的姿態在教育中得到疏導。 如:教學第五冊《寬厚待人是壹種美德》壹課時,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如果有人存心和我作對,我堅決不讓"這個問題,最後全部統壹在"如果大家都能從自身做起,諒解謙讓他人,真誠寬厚待人,就不會有人和我們存心作對,也必然會得到大多數同學的信任和尊重。反之,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使矛更加激化,會越鬧越僵的。只有全班同學擰成壹股繩,集體才會團結有力量,才會充滿友愛"的認識上來。
當然,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絕不是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恰恰相反,只有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善於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又要通過啟發誘導去促進學生自己去發現矛盾,分析矛盾,通過矛盾的鬥爭而實現轉化,完成內化。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的結合,才能優化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真正起到優化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