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禮贊象征手法分析:白楊樹本身特點就是高大、生命力頑強。枝枝葉葉緊靠團結、力爭上遊倔強挺立。哪裏需要它,它就在哪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它總是那麽直,顯示了不動搖的頑強精神。作者用它象征北方的農民和在敵後廣大土地上守衛家鄉的哨兵,也象征了在華北平原譜寫歷史的精神和意誌。
美文運用象征,使文章顯得含蓄委婉,讓意境更美,給讀者留下揣摩玩味的余地,同時,也可以逃過特定環境的政治劫難。茅盾同誌回答說:貴族化的楠木象征國民黨反動派。我寫此散文是這樣想的。結尾把楠木和白楊樹對比,再次強調白楊樹的不平凡,與頑固派的觀點形成對比,表明作者鮮明的愛憎之情,歌頌抗日軍民。
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借助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把它們聯系起來。例如蠟燭,光明磊落,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具體形象,可以使我們聯想到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蠟燭是舍己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之意。例如本文作者把對北方農民的贊美之情寄托在對白楊的具體描繪與精辟議論上。這種描述是貫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