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能屈能伸。“這是以前的人在成功、失敗、挫折之後的經歷,這樣的句子數不勝數。是的,單純的進退只會給我們帶來極端片面的後果。只有認清當前形勢,正確處理進與退的辯證關系,才能更好地立足於世界。所以,識時務者為英雄。
只進不退的人也是愚蠢的人。比如三國時蜀國的國君劉備,因為弟弟關羽、張飛相繼去世而惱羞成怒。他完全無視諸葛亮的勸告和當前不利的政治形勢,滿腔怒火要為哥哥報仇。他只想著不懂得進退,不懂得不能承受小苦難就要制定大計劃。結果他壹意孤行,換來幾十萬大軍的崩潰,最終抑郁而死。因此,三思而後行。片刻的沈默是為了以後更強大的爆發,不能只進不退。
只會退縮的人是懦夫。比如慈禧太後這種千古禍國殃民的女人,在甲午中日戰爭初期與日本媾和,在阿哈瓦淪陷時再次妥協;從《馬關條約》的簽訂到《悲醜條約》的撰寫,珍寶被毀,壹次次逃亡,自顧不暇。就這樣,曾經稱霸天下的永恒之人被軟弱二字擊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話很諷刺。因為軟弱,因為妥協,因為只能退縮,所以毀了自己的壹生,所以失去生命很重要。然而,當危機嚴重時,當他們受到羞辱時。
識時務者為英雄。越王勾踐作為壹個眾所周知的典故,其膽識和遠見確實令人欽佩,其謀略和君子情懷為後人所稱道。這是因為他正確地分析了時局,處理了進與退的關系,然後擇善而從。比起霸王項羽,他會沖動,會不成熟。如果他能忍壹時之辱,如果他不是因為不願意徹底毀掉自己的名譽和尊嚴而自殺,他會嗎?畢竟這只是壹廂情願,我們應該做的是鼓勵自己。所以,當我們遇到壹件事的時候,壹定要仔細分析這件事的利弊和做這件事的後果。看長遠之後,壹定不能操之過急,破了就要忍。識時務者為英雄,安於世事。
歷史已經過去,現在才剛剛開始。不進則退。正確理解時事,我們就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