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家人圍在壹起觀看北京冬奧會比賽已經成為了習慣,因為6歲兒子壹句:“中國是世界上最NB的國家。” 想到,有了此文。
因為在我生長的年代,崇洋媚外的現象,文化的明顯不自信,還是在我這個80後的童年,烙下了印記。時光如滄海壹粟,兩代人意識的轉變,是中國實力的巨變。思緒也拉回到了十幾年前,想從壹個微觀的渺小的個體,去談壹談中國的崛起和文華復興之路。
01
我為什麽回國?
壹、國外無處不在的中國議題
在2011年那會兒,當我決定要回國的時候,家裏人和身邊的朋友們很不理解。
荷蘭確實是很好的地方,山水秀,壓力小,人情世故非常簡單。至今,我的壹些同學留在歐美的,時常發些照片,也會偶爾羨慕他們愜意安逸的生活。
但,除了感情原因,促使我回國外,還有壹個當時很明顯的社會現象。
我所就讀的大學,是壹所歐洲非常好的名校,但只要涉及中國問題,論壇場場爆滿。但同時,歐洲人骨子裏是非常傲慢的,看不起美國人,在那時,更瞧不起中國人,認為中國人其實就是”暴發戶“而已。所以,中國經濟不可持續論,沒有人權,選舉權等議題是我們經常爭論的焦點。
當世界上的其他人都在討論妳的國家的時候,有爭議,有關註的地方,也意味著機會在哪裏?如同歸國潮的所有人壹樣,回國發展就不是壹個意外的選擇。
二、0利率是窮人的機會嗎?
在我11年將要離開荷蘭那年,荷蘭的銀行也出現了壹個怪現象,如果妳存歐元到銀行裏,非但沒有利息,而且銀行會收費。具體的收費金額不記得了,但是在我當時的認知裏,只是覺得這是國家,想促進人們消費,所以有了0利率甚至是負利率的貨幣政策。
回國後這些年,銀行貨幣基金的利率從年化6%左右壹直下降到2022年的年化2.4%左右。可以明顯看到利率的下降趨勢,但和歐美國家還是明顯的有著利差,不經要問,這個利差是什麽造成的?
0利率不是意味著,借錢可以相當於沒有成本,那是不是意味著,0利率是窮人的機會呢?
比如妳有壹個收益率為2%的項目,如果貸款利率是5%,妳要付的利息比妳未來賺的都多,那妳就沒法操作了。如果利率降成1%,那妳可能在貸款後擼袖子開始幹上了。
而負利率是什麽呢?負利率的意思是利率是負的,妳去銀行存壹筆錢,不但不給妳利息,還得要管理費。
但日本和壹些歐洲國家銀行都不想吸儲了,說明了什麽?
說明它手裏已經沒有可投資的項目了。妳把錢存到銀行,明年拿利息,銀行沒有什麽項目可投資的,相當於妳得到的那部分利息是它倒貼給妳的,它肯定不會這麽做。
其實,利率和經濟增長是正相關的。
當經濟運行不好的時候,人們就沒什麽可投資的項目,利率會非常低。當經濟運行甚至趨近於零甚至倒退的時候,比如壹個經濟體出現了急速人口老齡化就得施行負利率,如日本。或者當壹個經濟體的技術儲備耗盡,比如歐洲,那也得施行負利率。
負利率不會是窮人翻身的機會,它本身意味著機會的減少和社會的平靜如水。
我想說的是什麽呢?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感恩自己是中國人,感謝出生在中國這個國家。
中國儲蓄和歐美之間的利差,就是國際舞臺上國家力量發展的趨勢對比,是機會在哪裏,機會密度的壹個微觀縮影。
三、“點、線、面、體”模型
”點“可以看作壹個人, 壹個人的力量是有限額,很多人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會選擇以打工的方式加入壹家公司,然後做壹個勤奮的“點“,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富足的生活。
公司可以看作壹條“線” ,公司的組織效率和文化決定了妳發展的效率;
而公司這條“線”所在的“面”,可以看作是公司所在的行業 ,這個行業是朝陽行業還是夕陽行業?所處行業的市場是個紅海市場還是藍海市場?很多情況下決定了妳,作為壹個“點”發展的寬度。
而是“體”是什麽,“體”是壹種勢能,是妳所處國家的“勢能” ,中國二十年來高速的發展就是這個“勢”,當勢能強大的時候,也就造就了壹個個中國的造富神話。
事實是,不是妳這個人有多牛,而是恰巧妳站到了勢能高點,身處這個國家,中國讓世界震驚的發展速度,給了每壹個個體最好的勢能加速度。而又恰巧,妳選擇了壹個勢能比較高的行業——“面”。
這就是趨勢的紅利,也許妳還是不知道未來的趨勢會走向哪裏,但是妳卻和趨勢站在了壹起,抓住了未來世界給妳留下的信號,讓自己成為了趨勢的壹部分。
03
中國的文化自信
2022年開始,是自我突破的壹年,堅持每天清晨5:00開始閱讀,讀了《道德經》,讀了《論語》。
實際是,越讀越慚愧,那種感覺好似,妳明明身處壹個聚寶盆。可,過去的三十多年,妳卻到處在其他地方尋找寶藏。
幡然醒悟,原來我們所謂的高學歷,只是“知識”而已,根本談不上“文化”,而自己壹直以來,就是那個“文化的沙漠”,貧瘠而不自知。可笑,可悲,好在,從35歲這壹年開始,還不晚。
東嶽先生給文化這樣壹個定義。 文化是:智性動物如人類者,面對其生存環境和生存條件所產生的謀生行為及意識體系。
意思是,詩詞歌賦只是萬裏海洋的浪花,不是文化,文化絕不是高於生存的東西。中國文化雖短暫蒙塵,但在歷史的長河中,終將瑰麗奪目。
壹、中西文化的演變
在研究中西方文化的異同時,發現東西方文化總是相反的,它們不僅在內容上,形式上經常相反。它甚至連發展方式運行脈絡都大相徑庭。
西方文化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 。歷經神學階段,哲學階段,科學階段。但中國文化反著來,它是由高級向低級下流。
舉個例子:比如中國的整個國學思想奠基,全部發生在先秦時代,也就是秦始皇統壹中國之前,此後中國在思想文化的發展上,從此幾乎沒有任何重大建樹。只有壹件事情例外,那就是東漢中期,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即使放在先秦時代看,在先秦時代思想最高點仍然是中國思想第壹元祖——老子。
所以 中國的文化發展都是和西方文化發展相反,不是從低級向高級發展,而是從高級向低級下流 。
二、中國文化的沒落
鴉片戰爭、“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運動的失敗。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敗導致了中國長期以來文化的不自信,甚至到了全盤否定,全盤西化的程度。
但從本質上剖析,中國只是在農業社會待久了,就像龜兔賽跑裏的兔子,在樹下打了個盹,烏龜跑快了而不知,但兔子終究是兔子,只要賽程足夠長,只要兔子不打盹,輸贏不會有意外。
文化從來不是獨立於力量存在的,個體文化想要入侵,必須依靠力量的進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是安慰大眾的標語罷了。這句話的真正意含義是,只有這個民族擁有能夠稱霸世界的力量,那麽它的文化它的價值才會是世界的。
04
厲害了,我的國
2021年底,在中國的GOD已經達到了美國的70%,按照購買力平價,中國的購買力平價已經超出美國的30%。很顯然,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大地上,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可同日而語。
說回冬奧,這次冬季奧運會,再向國人傳達:“中國人,妳要自信”,再向世界傳達: 這就是中國,在國際上占據壹席之地的中國,不需要再自陳“我是誰”,我們更關註於向世界講好“未來的故事”。
謹以此文,獻給我親愛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