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液晶顯示器的取樣標準

液晶顯示器的取樣標準

液晶顯示器標準滯後

很多消費者在選購液晶顯示器時,首先會關註響應時間、價格、保修、面板情況等等。但是妳知道嗎,即使在妳認為自己已經了解清楚的信息背後,還有很多不清楚的問題。

響應時間很棘手

國家電子計算機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最近檢查了液晶顯示器。10多個品牌22個型號的產品中,1型號的顯示器無法校正。

在持續通電的情況下,12型號的產品響應時間實際測試指標超過了顯式指標。

樣品響應時間合格率僅為42%。其中個別產品的實際響應時間指標為26.6毫秒,但在顯式指標中標稱為16毫秒。國家電子計算機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指出,大部分樣品的響應時間實際測試指標都或多或少超過了明示指標,說明液晶響應時間指標不真實的問題比較突出。其中,響應時間和點缺陷(液晶面板的檔次)成為壹些廠商炒作和消費者關註的熱點。

對於此次測試如此低的通過率,LCD廠商負責人認為,廠商標註的響應時間是LCD在特定情況下所能達到的顯示速度峰值,而不是平均速度。瑪雅與造夢者媒體公關部總監林磊表示:“對於響應時間,我們廠家壹般是按照典型值和最大值來計算的,顯示器上標稱的響應時間實際上是顯示器最理想狀態下的壹個響應速度。”

雖然廠家對此有所解釋,但消費者在購買不知名品牌時,仍需註意不要落入誇大宣傳的陷阱。業內專家建議將響應時間分為“上升響應時間”和“下降響應時間”,即壹個像素由黑變白(上升)再由白變黑(下降)所需的時間。產品標簽上對應的時間應該是上升時間加上下降時間的總值。但有些商家只註明上升(或下降)響應時間作為LCD的響應時間。

目前行業內還缺乏測試液晶響應時間的標準。這意味著制造商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來標定他們產品的響應時間,”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的顯示器研究主管RhodaAlexander說。

缺乏對液晶面板進行分級的標準。

在大家熟悉的AA級面板、A+級面板等宣傳口號中,往往暗藏貓膩。據介紹,液晶面板的壞點數量、亮點和暗點數量、色純度、可視角度等指標構成了A、B、c三個等級,但不同的液晶面板廠商對其產品的分級條件不同:有的廠商將點缺陷少於三個的液晶面板定義為A級,有的將點缺陷達到五個或八個的液晶面板定義為A級,有的還將沒有任何點缺陷的液晶面板劃分為A++級、A+級等等。

在采訪中,明基、三星、瑪雅等液晶顯示器都壹致認為液晶面板標準不統壹。明基電通華南業務區液晶產品經理陳瓊表示,就目前而言,國內並沒有統壹的面板分級標準,而是行業內每個人都根據壹些默認的規則來制定自己的標準。例如,A級面板是壹些在視角、對比度和亮度方面表現突出的面板。

雖然“行業標準”對面板的等級進行了界定,但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很難判斷面板的等級和質量。更重要的是,面板廠商對A級和B級面板的劃分,並不是簡單的看壞點的多少,而是看亮度均勻性、色彩飽和度等綜合指標,讓消費者無從下手。而且有的廠家在宣傳中只標明使用A級面板,卻沒有說明用什麽標準來界定。國家電子計算機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表示,正是因為不同的液晶面板廠商對A、B、C級的要求不同。壹方面給液晶廠商在產品標註上留下了宣傳空間,另壹方面也造成了消費者的困惑。

標準滯後,消費者權益難以保障。

據了解,現有的GBT9813-2000微型計算機通用規範附錄C《液晶顯示器壞點可接受標準》和SJT11292-2003計算機用液晶顯示器通用規範附錄A《可接受故障點》對計算機用液晶顯示器的壞點或故障點(“白點”)有負面影響。其中,GBT9813-2000《微型計算機通用規範》最大適用尺寸僅為14英寸,因此已經落後於當前液晶市場發展。2003年發布的《計算機液晶顯示器通用規範》已經與國際標準ISO13406-2接軌,但作為行業標準,何時成為國家標準還有待觀察。

國家電子計算機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羅宏遠表示,在沒有新的國家和行業標準的情況下,液晶顯示器生產企業應統壹執行現行國際標準ISO13406-2,該標準於2001更新,用於標識液晶顯示器產品的敏感性能指標,避免在營銷過程中出現混亂。

然而,即使是最近的ISO13406-2標準也不可避免地落後了。翝O13406-2規定15英寸液晶顯示器不得有超過1亮點、1暗點和3色點。但很明顯,13406-2標準制定得更早,而涉及到17英寸、19英寸等大尺寸液晶產品時,就會給消費者帶來另壹種尷尬:根據ISO13406-2Class2標準,17英寸液晶允許有兩個亮點和兩個暗點。對於用戶來說,壹個顯示器上有10個壞點顯然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對於壹直采用Class2的廠商來說,很容易在大屏幕顯示器上執行Class1標準,或者需要制定新的質量分級標準。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外的液晶標準相對落後,壞點數量的計算、響應時間是否應該基於灰度等指標都值得更細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