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洋務運動
壹、洋務運動概況
1、背景:內憂外患,內外交困。
2、目的: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
中央:恭親王弈忻
3、代表
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4、口號:自強,求富
二、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
1、創辦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 1861年)、江南織造總局(曾國藩、李鴻章 1865年)、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2、創辦民用工業:輪船招商局(李鴻章 上海)、漢陽鐵廠(張之洞)、湖北織布局(張之洞)
3、籌劃海軍: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4、興辦新式學堂:1862年,京師同文館(培養軍事、外交、科技人才)
三、評價
1、破產原因:不觸動封建制度,布舊不除新。
2、評價
洋務運動發生在中國近代社會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階段裏,是壹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壹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第7課 戊戌變法
壹、公車上書
1、背景:中國對日簽訂馬關條約。
2、影響:對清政府觸動不大,卻轟動了全國。從此,變法維新運動拉開了序幕。
3、發展:梁啟超、康有為創辦《萬國公報》(通過介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狀況,繼續宣傳維新變法。)後改名《中外紀文》(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發行)
二、百日維新
1、時間:1898年6月----9月
2、內容:a、政治.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
b、經濟.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c、文化.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
d、軍事.訓練新式軍隊.
3、失敗
遭到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反對
主觀原因
原因 新軍首領袁世凱告密
維新派力量小
客觀原因
光緒皇帝無實權
4、戊戌六君子
譚嗣同、康廣仁、林旭、劉光第、楊深秀、楊銳
5、歷史意義
加快了中國近代化進程,創建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科學知識。在社會起了思想起蒙作用
第8課 辛亥革命
壹、孫中山創建革命黨
1、興中會
時間、地點:1894年 檀香山(美國夏威夷)
成立者:孫中山
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
性質:中國第壹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2、同盟會
時間、地點:1905年,日本東京
成立者:孫中山
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機關刊物:《民報》(在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合稱“三民主義”。)
性質:中國第壹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二、武昌起義
1、時間、地點:1911年10月10日 湖北武昌
2、經過:占領楚望臺軍械庫---猛攻湖廣總督衙門---攻占漢口、漢陽
3、中華民國成立
時間、地點:1912年1月1日
條件:清政府在政治上瓦解;三大主義奠定了思想基礎;宣布獨立的省代表在南京開會奠定了組織基礎。
4、意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使民主***和觀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統治。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壹、背景
1、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和思想深入人心。
2、袁世凱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
3、民主主義者要建立資產階級***和國。
二、興起
1、標誌: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後更名《新青年》)
2、口號:民主、科學
3、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
4、主要陣地:《新青年》雜誌
5、運動中心:北京大學
三、主要內容
1、提倡民主,反對封建專制
2、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
3、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4、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5、鬥爭鋒芒:矛頭指向“尊孔復古”
四、發展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從此,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用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民,將革命推進到壹個新時期。
五、影響
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有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這壹直影響到後來。
第三單元 新民主革命的興起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產黨的成立
壹、五四運動
1、導火線:1919年,在凡爾賽和約上,中國外交失敗。
2、爆發
時間及地點:1919年5月4日 北京
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壹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承辦賣國賊曹汝霖等人
主力:學生
領導者:陳獨秀、李大釗
中心 由北京轉移到上海
3、發展
主力 由學生變為工人
4、結果: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五四愛國運動取得初步勝利。
5、意義:是壹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6、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壹種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於奉獻,敢於鬥爭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中***的誕生
1、條件:1、思想:馬克思主義思想
2、階級:工人階級的不斷壯大
3、組織:早期***產黨組織
4、幹部:五四運動中成長的優秀幹部
2、中***“壹大“召開
時間、地點:1921年7月 上海(後由於特務跟蹤轉到嘉興南湖的壹艘遊船上進行)
參與者: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
內容: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綱領確定黨的奮鬥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產主義。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大會選舉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選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意義:這樣,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中國***產黨誕生了。中國***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中國有了***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壹新了。
2、中***“二大”
時間:1922年
內容:制定革命綱領。大會分析了中國的國情後,重申中國***產黨奮鬥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產主義;現階段是民主革命,黨的任務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和國。這是在中國第壹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這之後,黨為實現民主革命綱領而奮鬥。
第11課 北伐戰爭
壹、黃埔軍校的建立
1、目的:培養革命骨幹,建立壹支可靠的軍隊。
2、時間、地點:1924年5月 廣州黃埔
3、領導人:蔣介石(任校長) 周恩來(政治部主任)
4、作用:培養了政治、軍事人才,建立了國民革命軍。
二、北伐勝利進軍
1、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壹全國。
2、概況
時間:1926年7月
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人物:蔣介石(任總司令)
主要戰場:湖南、湖北
主要戰役: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
先鋒:葉挺第四軍獨立團(鐵軍)
3、結果
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從珠江流域大到長江流域,聲勢震動全國。在我黨的領導下,廣大工農群眾對北伐戰爭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援,使國民革命軍迅速地向前推進。西路軍解放了湖南,攻克了湖北武漢;中路軍解放了江西;東路軍解放了福建。1927年初,北伐軍先後擊潰北洋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等軍隊的主力,占領了半個中國,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但是,正當北伐軍向前發展的緊要關頭,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勢力在帝國主義支持下先後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四.壹二”和“七.壹五”反革命政變。同時,由於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的影響,黨沒有能夠采取應付突發事變正確的措施。結果,蔣介石反動集團竊取了革命果實,建立了新的軍閥統治,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以失敗告終。
4、北伐勝利進軍的原因
北伐軍作戰方針正確。
國***兩黨齊心協力。
廣大北伐軍官兵浴血奮戰,和***產黨的先鋒模範作用。
***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群眾的積極配合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