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聯系《寒戰》談談什麽是法治或法治精神

聯系《寒戰》談談什麽是法治或法治精神

《寒戰》編劇和導演都是梁樂民、陸劍青,片長93分鐘,壹直保持著風馳電掣的速度,沒有“尿”點,也沒有打盹的空隙。上來就是壹樁沖鋒車的人間蒸發事件,香港警方為了找回失蹤的警員,發起了“寒戰”行動。案情反轉了又反轉,反派鎖定了又松開,如此復雜的故事濃縮在壹個半小時內,那只能是全速前進,小站不停。到片尾時,主幹問題基本捋清楚了,但某些枝節上的謎團仍在--看樣子還有第二部。

《寒戰》雨驟風狂的敘事頗能給人觀賞的快感,但這還不是它真正的獨到之處。通常的警匪片,都是大英雄和大反派之間的戰爭,道高壹尺,魔高壹仗,西風和東風的交戰越激烈,站在風口上的觀眾就越開心。可是《寒戰》卻不是這樣的配置,好人之間的猜心疑雲占了主要篇幅,留給反派暴露面目和自揭心曲的時間不超過15分鐘。通篇看下來,兵賊對決不過是必須要借助的劫材,最振聾發聵的是對香港法治精神的拆解和宣講。

劉德華扮演的保安局長說了壹段話:“香港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和亞洲最安全的城市,法治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法治是個重要而抽象的概念,宣傳片可以正面闡釋,而警匪片則需要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顯其要義。梁家輝扮演的副處長李文彬,開場即憑資歷和權威出任“寒戰”行動總指揮,卻因獨斷專行和戰果微薄而失去同僚信任,被楊采妮扮演的女下屬指為:妳這是人治而不是法治!郭富城扮演的另壹副處長劉傑輝,通過正當程序奪去李文彬的權柄,然而他也有軟肋和暗傷,行動再度功敗垂成。劉傑輝不但沒能力挽狂瀾,反倒成了廉政公署懷疑的黑警...

故事層層推進,香港行政部門的內部運作機制和彼此的監督關系躍然眼前。警務處長是由保安局任命和管理的,掌管著全香港所有的警務人員。保安局對下屬官員進行品行鑒定,品行不合格者能力再強也得不到任用。廉政公署則對所有的警員實施監督,壹旦發現貪墨和妨礙司法公正的行跡,可以不經過保安局直接請人“喝咖啡”。警務處、保安局和廉政公署形成了壹個類似於總經理、董事長和監事會的三角關系,互為犄角,彼此制約。

法治社會不是光喊口號就能達致的,需要嚴密的制度設計,煩瑣的運行程序,以及高昂的維護成本。在這套嚴密的體系下,沒有人可以壹手遮天,忽略程序的李文彬下了。沒有人可以壹錯再錯,判斷失誤的劉傑輝下了。沒有人可以把私人揣度轉化為公權意誌,李治廷扮演的廉署幹探沒能如願抓到“黑警”。也沒有人可以輕易地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劉德華扮演的保安局長不敢放出壹句不負責任的豪言。

法治可以保障人權,法治還能改善人性。誰頭腦中都有偏俠自私,但總是被剛性規矩約束,總是繃緊守法的意識,久而久之,妳就會成為隨心所欲不逾法的人。但這並不是說制度是萬能的,法治可以框正人心,人的主觀能動性反過來也會砥礪制度。劉傑輝敗中求勝的壹招,正是對廉政公署制度的創作性運用。而李文彬在廉署裏咆哮公堂,那是用壹輩子的經驗和榮耀,嘲笑了制度運用不當的淺陋和虛弱。是的,壹部有思想的電影,必然不會止步於公理和常識,它還需要在認知的模糊地帶翩翩起舞,引發觀眾內心的糾結與交戰。

從情感表達、人生意韻、敘事流暢諸方面看,《寒戰》跟《無間道》比尚有不如,但作為香港法治精神的故事樣本,它於當代中國更有現實意義。影片的結尾,李文彬向劉傑輝敬禮,這是最後的點題:性格固然不同,只要信仰法的精神就能***事合作。動機固然不同,只要執守本分就能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