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祝允明的人物生平

祝允明的人物生平

天順四年十二月六日(1461年1月17日),祝允明生於山西太原,其祖父祝顥時任山西布政使司右參政。

天順八年(1464年),祝允明開始臨貼學習書法,不久可以寫大字。同年,祝允明的祖父祝顥致仕。 成化元年(1465年),祝允明隨祖父祝顥從山西南歸,途經太行山。

成化四年(1468年),祝允明生胎瘍,臥床休息,發現臥床處有詩,激發了祝允明學習作詩的興趣。不久病愈,祝允明開始拜師學習經義。

成化八年(1472年),祝允明開始學習作文。七月十五日,外祖父徐有貞病卒。

成化十壹年(1475年),祝允明遊雍熙寺,寫《遊雍熙寺雜記》壹詩贈於寺僧。同年,母親徐氏病卒。

成化十四年(1478年),祝允明娶中書舍人李甡(字應禎)之女為妻。

成化十五年(1479年),祝允明考中秀才。開始力攻古文,後為學官司馬垔稱賞,允其補廩生。七月三日,長子祝續出生,祖父祝顥大喜,賦詩兩首慶祝。同年,父親祝瓛續娶陳玉清為妻。

成化十六年(1480年),祝允明赴鄉試,落第。同年,繼母陳玉清生壹女。

成化十九年(1483年),祝允明再赴鄉試,又落第。同年,七月父親祝瓛死。十二月祖父祝顥病卒。

成化二十年(1484年),祝允明收張靈為弟子。

成化二十壹年(1485年),祝允明在家居父、祖之喪,其間讀書有所得,匯編成《讀書筆記》。十二月二十二日,祖姑祝妙清卒,祝允明撰寫墓誌銘《王府君妻祝氏碩人墓誌銘》。同年,祝允明有書法作品《莊子秋水篇》。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五月,祝允明應吳寬邀請書宋代蘇州東禪寺僧所作《林酒倦詩》,沈周、唐寅等都有題詠。(註:酒倦是宋代東禪寺僧人,俗名姓林,因嗜酒故號酒倦。)五月後,臨摹蕭子雲、薛稷書法作品,並書有《高唐賦》。六月,臨摹《黃庭經》。七月望日後,書《千字文》。秋,赴應天鄉試,落第。九月,外祖母蔡妙真卒,代母舅撰墓誌銘《顯妣武功伯夫人蔡氏袝葬誌》。同年,與友人潘崇禮訂交。為友人沈周書《秋軒賦》。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長至日,編定所著《浮物》。十二月初六,祝允明生日,有感慨述誌寫文。同年,有行書作品《燕喜亭等四記》。 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上日,祝允明有感於“匪物不初,維篤乃完”作《篤初》壹文。九月九日,作《江城子》詞壹首。十壹月,為沈周妻陳氏作墓誌銘。除夕,書寫《成化間蘇材小纂》。同年作《養虎傳》,有行書《離騷經》、《和詩二十首》。

弘治二年(1489年),祝允明與都穆以古文辭出名,有文徵明、唐寅等追隨。二月,應鄉人許朝相邀,在其所得元代倪瓚的《江南春》和詩。夏日,祝允明與都穆、楊循、史經、朱凱等常去朱存理僦松軒避暑,飲酒、品書、鑒畫以為樂事。七月,赴應天鄉試,住在南京嶽父家。八月三日,生病回到蘇州就醫,五十日後病才愈,誤了此次鄉試。九月二十壹日,祝允明的好友周庚下葬,因為生病沒能前往,寫詩哭祭。

弘治三年(1490年)五月十八日,祝允明居住在臥龍街,夜間聽到譙樓鼓聲,作《譙樓鼓聲記》。六月十九日,撰《祖允暈慶誕記》。八月晦日,書《離騷經》。十月七日,祝允明的祖父的朋友顏昌卒,為其撰寫墓誌銘。十月,寫詩和吳寬所題倪瓚的《秋林遠岫圖》。十二月六日生辰,賦詩壹首。同年,好友謝丙五十歲,為其撰《說逸》。同鄉好友王觀匯整其先人的《王氏著作文集》,又重刻《震澤紀善錄》,祝允明為其作序。

弘治四年(1491年)正月人日,祝允明與李詢等往承天寺之圓通附院遊玩,寫詩題其壁上。正月九日,夜間在李詢家喝酒,信手作長句壹篇。同日,繼母陳玉清之父陳紳卒,明年下葬,為其撰墓誌銘。三月晦日,書《畸崖記》、《譙樓鼓聲記》、《魂遊曲林記》。四月十壹日,好友錢愷卒,為其作畫像贊。四月,病中作詩四首。六月五日,在友人王锜家觀宋代李麟《圖史卷》,寫文記之。八月壹日,為好友謝丙的亡父謝會的遺稿作序。九月四日,寫有《動靜記》。九月,為謝會及其妻盧妙定撰寫合葬誌。長洲縣令刑纓離任,與好友王锜寫詩為其送行。十月二日,為友人朱凱書舊作《蘇武慢十二篇追和虞韻》。十壹月,撰《都師郭公葬部人陳頤之碑》。同年,叔父文森赴京,作文相贈。寫文為離任的長洲縣學教諭彭道送行。為同鄉都容作傳。

弘治五年(1492年)正月,寫詩和吳寬《喜雨》詩。三月望日,與祖元暈***飲,書杜甫詩相贈。秋,中應天鄉試,主考官為王鏊。九月上旬,書《米顛小史》。好友王锜建燕翼堂,為其作《燕翼堂記》。

弘治六年(1493年)春,赴會試,不中。這年春,為好友書《楊柳花》、《春莫曲》、《投釵吟》、《沈先生西山雨觀圖》。五月,外叔祖母高妙安卒,撰墓誌銘《徐府君妻孺人高氏袝葬誌》。七月九日,嶽父李應禎卒,為其寫行狀錄,文林為其寫墓誌銘。八月壹日,寫詩題沈周所摹《米敷文大姚村圖》。八月七日,為鄉人蔡蒙寫行狀《中憲大夫廣西南寧府知府蔡公行狀》。臘月二十日,寫抒懷詩十五首。臘月二十四,寫《送龜詩》。除夕,寫《除夕守歲》詩壹首。

弘治七年(1494年)元旦,作詩壹首。春,蘇州府城隍廟新井成,寫文記其事。六月二十日、二十壹日,與洪子等遊福昌寺避暑。六月二十四日,遊雍熙寺。七月,好友陸容卒,寫詩哭之。中秋,以臨古人貼贈送好友彭日方。十月二十四日,冒寒過訪沈周,沈周作《林壑幽深圖卷》相送。十二月,鄉人薛英卒,為其寫墓誌銘。

弘治八年(1495年)二月,夢中與人論《易》,寫文記其事。九月九日,臨趙孟兆書《過秦論》。秋,應費子之請,為其余虛有其表號雲江寫文記之。

弘治九年(1496年)元旦,途經揚州,未入其城。二月,在京會試,不第。五月,書自作詩《三暢詠》。九月朔日,書《離騷》首篇。秋,有事過南沙處,南沙出示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把玩三天,不忍,臨壹遍。十壹月,為友人吳廷用作《釣月亭記》。同年,秦文奉旨營葬吳寬之母,返程為其送別,寫詩相贈。同年,書自作詩《北邙行》。

弘治十年(1497年)三月,範從規卒,為其寫墓誌銘。五月,有文題仇英《蘭陵介和圖》。五月十日,友人謝昺卒,為其寫墓誌銘。六月,表姐徐德妝卒,為其寫墓誌銘。九月,為鄉人書畫家陳邏寫墓誌銘。十月,書《可竹記》。應太倉州澱在甘澤之請,為其輯訂族譜。蘇州開元禪寺重修完畢,為其撰碑文。

弘治十壹年(1498年)四月,姑父湯瑄卒,為其寫墓誌銘《登仕佐郎鴻臚寺序班湯府君墓誌銘》。嶽母王氏卒,為其寫墓誌銘《明故南京太仆少卿李府君室恭人王氏墓誌銘》。夏,有詩題戴進《孤舟圖》。

弘治十二年(1499年)春,赴京會試,落第。十月,為湯文奐自號宜軒作記。同年,手錄宋代洪邁《夷堅丁誌》。

弘治十三年(1500年)正月,為新安羅惟善序其重刻十二世祖的《鄂州小集》。正月二十七日,書《黃庭經》。三月,撰《椿樹秋霜序》題在唐寅《椿樹霜圖》卷後。八月,書《仰山堂銘》。十壹月冬至日,序友人王锜所著《寓輔雜記》。十二月二十壹日,余杭方祥卒,為其寫墓誌銘,其子方坤、方翼皆是祝允明的學生。

弘治十四年(1501年)二月,題顧氏所藏唐代懷素《千字文》卷。為太倉知州李端撰其父母合葬誌。三月,蘇州府重修湖川塘竣工,寫文記其事。三月,撰書《太倉州儒學記》。五月,為友人撰《壽意圖序》。八月,於嘉禾途中寫《鄧攸論》。同年,書《關公廟碑》。

弘治十五年(1502年)春,赴京會試,不第。二月,母舅徐世良卒,為其寫墓誌銘《昭武將軍上輕車都尉錦衣衛指揮使徐公碑》。八月壹日,在南京為黃璋夫婦作《偕美賦》賀其生辰同年同月同日。同年,吳縣知縣鄺璠離任,為其撰文。書有小楷《壹江賦》。

弘治十六年《1503年》正月,姑父劉汝大的繼室王妙慶卒,為其撰墓誌銘。九月,南京汪宗道家藏書法名畫豐富,賞玩壹番。同年,題宋代米芾《九帖》。

弘治十七年(1504年)二月,與文徵明、唐寅出遊東禪寺,為僧人書《飲中八倦歌》。三月十九日,友人錢腴卒,為其寫行狀和祭文。七月,吳寬卒,寫詩哭之。同年,有行書《離騷》。

弘治十八年(1505年)春,赴會試,不第。四月,為親家王觀書《王氏復墓記碑陰》。七月,應王鏊及蘇州知府林世遠之聘,修《姑蘇誌》。秋,在修誌館,寫詩和王鏊的《晚秋白蓮》。與文徵明會於城南,互有詩作贈答。書《充齊記》、《聽泉記》。書《招鳳辭》於唐寅所繪《南遊圖》後。 正德元年(1506年)二月,《姑蘇誌》初稿成。春,過沈與文家,為其書《盧姬曲》。四月,王鏊以吏部左侍郎入閣,唐寅繪《出山圖》,祝允明、徐禎卿、張靈等題詠以示慶賀。開始校刻《姑蘇誌》。賦《浩歌行》感嘆人生年華易逝,功名富貴難成。

正德二年(1507年)正月十日,致書王鏊,述《姑蘇誌》校刻情況。二月,唐寅持所繪《高士圖》請其書贊於其上。夏,往南京小住,有詩作贈沈與文。題元代趙雍《開月騏驥圖》。六月,納涼古寺,書劉基《二鬼》詩。秋,寓南京,為沈與文書自作詩。秋,與無錫華王呈***淳,啜敬漪瀾堂,書杜甫的詩,撰《成趣園記》。秋,子祝續中應天鄉試第壹百壹十壹名。同年,有行書《芝庭記》、楷書《琵琶行》《宋玉詩賦冊》、草書《宋玉釣賦》、《蘭花詠》、《杜甫秋與八首》等。

正德三年(1508年),赴京會試,不第。朝廷請其修《孝宗實錄》,辭不就。秋,與唐寅、文征明、沈周、楊循吉等送戴昭歸家,有詩相贈。秋,書《嚴先生祠記》。十壹月七日,好友朱應登之父六十壽,為其作銘。同年,子祝續在南京,寫詩寄懷。

正德四年(1509年)二月,書王鏊所作《天平》、《壹雲》、《金山》、《南峰》等詩。三月,好友王聞繪《存菊圖》,為其作《存菊解》。三月下旬,到親家王觀家中,應其邀請為其書《雕賦》。初夏,與好友唐寅泛舟遊玩。端午,題祖父祝顥、外祖徐有貞與友人《雪夜聯句》手績。九月下旬,書《前後出師表》。閏九月十三日,作《夢中為遊山詩》。冬十壹月,與好友王韋、顧璘、朱應登等宴飲於史後知山堂,慶祝朱應登升任延平知府。

正德五年(1510年)正月,吳越發大水,民不聊生,作《九湣》。二月,撰《夢草記》。四月十八日,書《洛神賦》於友人文徵明的《洛神圖》上。夏五月,作草書《秋日月居賦》卷。六月,撰《梨谷記》。立秋,作《知秋賦》。中元,臨米芾《龍真行》。七月,唐寅繪《古溪黃翁作壽圖》撰文書其上。八月二日,臨《黃庭經》。十壹月三日,題孫育刻宋代陳少陽書法,題朱承爵所藏《眉山六帖》。同年,有作品《雜詩》、《問情賦》、《千字文》、《題石田雜花》。

正德六年(1511年)春,好友施儒入京會試,為其餞行。二月,會試不中。長子祝續中進士,選為庶吉士,祝允明聞之甚喜,作詩幾首。在京為虞來鳳作《東山竹屋記》。秋,在鎮江,應邀修鎮江地方誌。八月,在家著《野記》。九月,鄉人劉度卒,為其寫墓誌銘。冬,與文徵明、朱存理、朱凱、邢參、陳淳宴於楊循吉家。

正德七年(1512年)閏五月二十六日,寫詩寄懷。以《上俞都憲備賊事宜狀》,陳南京守備之事。六月,斷酒兩年後第壹次醉。七月二日,致書陸完,上平定劉六、劉七之計。八月十九日,書唐代李白的《問月篇》。十月,遊淮楚,寄居在友人大河衛指揮使王廷瑞家。十壹月,在淮陰為晉氏作《淮陰晉氏先德碑銘》。十壹月十日,友人王廷瑞卒,寫辭悼念。同年,有《江淮平亂詩什序》。

正德八年(1513年)花朝日,書唐詩六首。六月壹日,作《江淮平亂事狀》述劉六、劉七事件始末。七月,避暑山中,好友楊循吉持董源、李成、巨然、範寬的作品來訪。八月,宿東禪寺,書《東坡記遊》。十月,長子祝續得授官禮科給事中。

正德九年(1514年)二月,赴會試,不中。三月三日,赴好友施儒宴請,拒絕了施儒下科再考的勸告,七試不中,決心不再赴會試。由京返回,致書朱應登,以所編定的集子請其作序。四月十二日,友人華夏來訪,請書《前後出師表》在其所藏的《武侯圖》上。秋,赴京就選,得授廣東興寧知縣。十壹月,南下赴任,有詩述懷。

正德十年(1515年)三月,唐寅自寧王邸歸吳,皈依佛教,自號“六如居士”,築室桃花塢。暮春四月,祝允明作《杭州夏日以文會諸君従聘宅序》:“凡士居以學展策馮幾,或受教聖賢,辨難英傑,閉戶終日,恐壹塵客撓也……”五月,祝允明小楷《前後赤壁賦》(現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又作《乙亥五月五日王僉憲文明邀宴廬陵螺川驛樓觀競渡(七律)》。是年秋,祝允明赴興寧縣任。

正德十壹年(1516年)五月二日,祝允明偶在縣署之念慈齋避暑靜坐,發現舊作《擬詩外傳》數篇,遂書在素卷之上。八月,草書《米元章論書卷》。秋,書《待漏院記》。又作《陶淵明飲酒詩》。秋,作《越臺諸遊序》:“顧公丙子秋,來僉廣東提刑按察事,至旬日即往潮州督捕漳州賊……”九月九日,祝允明作《丙子重九戲題》。十二月二十日,祝允明在興寧縣齋書《墨林藻海》壹卷。冬,上司因允明催交秋稅不力,停發他的官俸,作《歸與》。祝允明應命修興寧縣誌。十二月二十九日,做《正德興寧縣誌序》,自謂:“冬,承臺省檄治通誌。辭不獲。將自縣趨召,因以意授弟子員劉天賜、王希賢、李庠、張天賦,使以殷書為本,征扣見聞,補漏匡誤,迄於當時事為編以歸,允明於舟中稍為芟除比聯,以成書四卷。題曰:‘正德興寧縣誌’。”

正德十二年(1517年)春日,祝允明過漕湖講堂望鴻齋,見宋紙精美,作行書《古詩十九首》冊並跋。某日,又作行書《連昌宮辭》等詩稿。六月二十七日,祝允明書《越臺諸遊序》。七月,祝允明行書《楊太真外傳》。祝允明赴廣東任職三年中,表弟趙某前往看望兩次,餞別時祝允明作《廣州別表弟趙二》相贈。九月,祝允明還興寧縣,二十七日夜渡頭舟中作《將歸行》,此時其繼母在蘇州、妻子在廣州、兒子祝續在北京。祝允明在興寧任上,作《上巡按陳公辭召修廣省通誌狀》據文中所言,則文當作於“正德興寧縣誌”修訖之後。祝允明在興寧縣任上,作《題黃山人詩巻》。

正德十三年(1518年)四月十九日,祝允明在潮州獨往謁文公(韓)廟,浮橋上走到壹半,又只有用小舟渡河,風雨交加,江水洶湧,小舟幾乎不能渡,退到橋尾,風轉厲,只有遠遠的看著遙拜返回,因此作《望韓》。七月廿三日,記敘有《遊浮羅記》。

正德十四年(1519年)祝允明《己卯春日偶作韓致光體》。

正德十五年(1520年)春日,祝允明臨王羲之《黃庭經》壹冊。二月二十七日,作《庚辰二月二十七日曉官窯中口號》。三月,祝允明過訪士元家作詩相贈。某日,祝允明在謝雲莊通家新居小樓覽元人《壽星圖》並題於其上。某日,孫七峰與唐寅、祝允明、楊邃庵、陳石亭、張石川諸君題名巖表,鐫刻遊記。

正德十六年(1521年)六月壹日,祝允明在天津官舟雨中,戲用山谷草法應酬知友索書,並題於後。秋日,作草書《贊辭》附於文伯仁畫《楊季靜小像》。十壹月三日,祝允明作小章草《閑情賦》,自識雲:“冬日,擁爐於小閭,過雲莊至,除素紙索書鐘繇張草,勉為呵凍手書之。”十二月,祝允明作《張長史四詩帖跋》。是年,祝允明被薦應天府通判,專督財賦。 嘉靖元年(1522年)是年,祝允明任應天府通判,故被稱為祝京兆。在南京任上近壹年,祝允明上疏求致仕。春二月十二日,祝允明過武林寓昭慶寺,訪靈梵上人,得覽趙文敏所書《圓覺經》,乃閉關月余,敬書《圓覺經》壹卷。三月,祝允明作草書卷於從壹堂。五月五日,祝允明行書《莊子逍遙遊》於寒綠堂。是年,祝允明作《讀嘉靖改元詔書並閱邸臣敬作古調》壹首。作草書《荔枝賦》。又作草書《前後赤壁賦》卷。

嘉靖二年(1523年)正月初七,作《鶴章》其序曰:“癸未嵗人日,余家搆新堂成肅延北山,老師醮陳感佑之,諶當奏章時仙騏三輩旋導燎臺,奏升而駕亦逝眾目瞻竦敬賦壹章銘誌,玄賜兼謝周師精髙之效書奉並望和篇。”歸鄉後居外祖父徐有貞日華裏舊宅,正月八日,築懷星堂。三月,作《蘇臺八詠小詞》。四月,文征明至京師,授翰林待詔,祝允明有詩見贈。閏四月下旬,祝允明過雲莊樓酒次,出經紙索書千文。二十五日,祝允明作草書《自書詩卷》,又作草書《太白酒樓詩卷》,草書《柳宗元梓人傳軸》。十二月初二日,唐寅歿。應唐寅之弟唐申(字子重)之請,祝允明撰《唐子畏墓誌並銘》,王寵書。祝允明曾作《哭子畏二首》及《再挽子畏》。是年,祝允明又作《趙姑夫啟殯祭》、《李碩人墓誌(李柔)》、《史在野(史臣)》、《古調尚書內相毛文簡公挽辭(毛憲)》。

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祝允明作《所事儒教鬼神解》。秋夜,飲宴於陳氏山亭,燈下草書《赤壁卷》:“秋八月望夜,設小宴中庭,月色如畫,另仆篝燈,漫書蘇公赤壁二賦,以歸文貴孫子緣。”同年某日,又作《前後赤壁賦冊》。老師王鏊歿,年七十五歲,十壹月二十日,祝允明作《祭王文恪公文》。祝允明又作《張文聲妻左氏墓誌銘》、《蘇州府學政科盛公墓誌銘》、《守齋處士湯君聞守生壙誌》、《先妣陳夫人墓誌》。其繼母陳夫人於十壹月二十日,葬於橫山丹霞塢其父墳塋之右,年七十有六。

嘉靖四年(1525年)二月,祝允明楷書《離騷經》。初夏,草書《夏後氏之圭帖》。七月,為九疇作草書《月賦》卷。又作草書《和陶淵明飲酒二十首》。秋日,作草書《七律九首帖壹卷》。又作草書《閑居秋日詩》卷。又作草書《七言絕句》卷。九月,祝允明訪文嘉,文嘉知悉祝氏手裏拮據,設繭絲紙及上好筆墨,引起祝允明豪興,揮寫行草《古詩十九首》,嘉付以酬金。此卷後刻於文征明《停雲館帖》。同月,祝允明曾用二文羊毫作行草應酬,並題於後。某日,為顧璘書寫《千字文、長清靜經》卷。又作《誌謝可節墓誌銘》。

嘉靖五年(1526年)正月,允明作《太倉州新誌序》。九月七日,作《祝文》。十月,昆山魏誠甫遠謁祝允明,求書《黃庭經》,祝允明抱病書寫。又作小章草《書述》。十壹月,祝允明作章草《後赤壁賦》於文征明《赤壁圖》後。是年,作組詩《懷知詩》,緬懷平生知己壹十八人,***壹十九首。十二月二十七日(1527年1月28日),祝允明病故。

嘉靖七年閏十月十六日(1528年11月27日),祝允明葬於橫山丹霞塢其祖父祝顥墓旁。好友王寵為其寫行狀,陸粲為其撰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