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 5月10日,就在尼維利·張伯倫辭去英國首相職務並斷言“希特勒(進攻法國)已經錯過了機會”的五周後,德國對西歐發動了閃電式進攻。
德軍* * *以136個師發起進攻,其中裝甲師10,摩托化步兵師6個,坦克3000多輛,飛機4500多架。憑借這支龐大的武裝力量,納粹德國開始入侵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
博克和倫德斯泰特將軍率領的70師,以傘兵、襲擾部隊和裝甲師為先鋒,在強大的空軍掩護下快速推進;坦克和裝甲車匯成壹股不可阻擋的洪流,沖向防守的英法聯軍。在坦克和裝甲車集群前,成群的“斯圖卡”轟炸機用高爆彈進行低空轟炸。面對德軍的空襲,經驗不足的盟軍開始瓦解。德國裝甲部隊幾乎毫不費力地突破了馬斯河防線。
當南方戰場接連發生災難時,盟軍的北方防線也被撕裂。在這種情況下,英國遠征軍和法國1軍不得不退守下壹道防線——埃斯考河防線。盡管如此,德國人很快占領了布魯塞爾和坎布雷,並繞過了聖孔滕。5月18日,德軍裝甲師包圍亞眠。5月21日,德軍裝甲部隊抵達英吉利海峽沿岸,分割了英法聯軍的戰略戰線,並以荷蘭和比利時為空降和潛艇基地,封鎖了多佛海峽,阻止了英軍增援。英法聯軍約40個師被包圍在法國北部的敦刻爾克地區。
這時,德軍從陸地和空中殲滅了英國。法國盟軍的進攻已經開始了。倫德斯泰特將軍的裝甲部隊的五個師已經推進到離敦刻爾克港30公裏以內的格拉夫林,從西面和南面封網。博克的軍隊從東面和東南面步步緊逼:倫德斯泰特將提供“鐵鉆”,博克則將壓倒性的步兵和炮兵作為“鐵錘”。德國空軍也在空中使出渾身解數,企圖摧毀英法聯軍或迫使其投降。
英國遠征軍和法國1軍在德軍裝甲部隊的猛烈攻勢下,處境越來越危急。為此,盟軍最高統帥部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戰局和作戰計劃。剛剛繼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認為,被圍困的幾十萬盟軍是不可能突破陸地的,死守陣地的結局只能是全軍覆沒。現在只有壹條生路,那就是迅速集結壹切可以調動的船只,駛向敦刻爾克,通過英吉利海峽疏散被困在包圍圈裏的士兵。
大部分將領都贊同丘吉爾的想法,認為現在就去,保存壹批經過戰爭考驗的軍隊是上策,將來有希望回到西歐,取得最後的勝利。以布蘭查德將軍為首的幾位法國將軍堅決反對。他們主張與德國人血戰,把最後壹滴血灑在法國的土地上。經過激烈的爭論,統帥部制定了代號為“發電機”的撤退計劃,決定在堅持頑強防禦的同時,調動壹切可用艦船,準備進行戰略撤退。
隨著戰局的惡化,盟軍處境危險,英國遠征軍和法國1軍無奈撤退。在這千鈞壹發之際,希特勒突然下令裝甲部隊停止前進,這給盟軍提供了難得的喘息機會。於是,5月26日,盟軍開始實施“發電機”計劃。為此,英軍迅速調集了1000多艘艦船,忍痛給部分部隊下達了“戰鬥到死”的命令,配合法國和比利時軍隊阻止德軍進攻,掩護大部隊撤退。同時在格拉夫林、敦刻爾克、內波特等地區迅速組織了強大的反坦克火力,建立了相對堅固的防禦陣地,建立了從加萊到敦刻爾克的重要“洪水防線”,特別是在格拉夫林。所謂“洪水防線”,就是在敦刻爾克和加萊之間的沿海打開閘門,使周圍的低地被洪水淹沒,從而阻止德軍裝甲部隊沿海岸迅速北進,向海峽港口推進。當水漸漸退去,只剩下壹些不太深的水時,德軍坦克集群呼嘯著沖向水面。炮聲隆隆中,水花濺起無數高高的水柱。剎那間,積水突然變成了壹片火海。這是盟軍的“水困火攻”陣。他們將大量汽油和酒精倒入死水中。炮彈和燃燒彈壹落入水中,汽油和酒精就燃燒起來。火焰吞沒了德國坦克,壹些坦克乘員驚慌失措,在大火中四處奔逃。壹些司機被燒壞了,坦克停在那裏等待焚燒。就這樣,壹支德國裝甲部隊消失在火焰中。
雖然盟軍竭盡全力頑強防守,但德軍繼續加強對敦刻爾克和海峽的陸海空進攻。成群結隊的德國飛機飛越英吉利海峽,在裸露的海灘上投擲炸彈,並把它們投到滿載撤退官兵的盟軍船只上。盟軍撤退的難度可想而知。為了掩護士兵的撤退,英國空軍壹次又壹次地與大量的德國空軍進行頑強的戰鬥,擊落了數百架德國飛機,從而使撤退的艦隊免遭進壹步的損失。
那是靜修的壹天。成群的德軍飛機輪番出擊轟炸,炮彈和炸彈到處轟鳴爆炸,海灘、堤道和港口成了壹片火海。至少有11艘英國船只被擊沈,9艘嚴重受損。然而,盡管頭頂上有轟炸機的轟鳴聲,英國遠征軍的隊伍還是迅速有序地登船。從午夜到淩晨3點,* * *疏散了26256人,其中19561人被大船從港口接走,6695人被小船從海灘疏散。
英軍遠征軍的大部隊已經撤離後,幾名英軍將領來到與他們並肩作戰的法軍1指揮部,勸他們盡快與英軍壹起撤退。但這些將軍和他們的總司令布蘭查德壹樣強硬,斬釘截鐵地說:“我們寧願在法國的土地上流最後壹滴血,也不願撤退!”兩天後,法軍1軍壹部分被德軍圍剿,四萬多人被俘。其中,幾名名將率領約5萬名法國士兵拼死壹戰,踩著戰友的屍體和鮮血殺出重圍,在敦刻爾克登船,隨英國遠征軍撤退。到6月4日下午5時23分,盟軍已從敦刻爾克港和海灘撤回33.8萬余人,其中英軍215000人,法國和比利時軍隊654380+023000人。"
撤退過程中,英軍傷亡6.8萬余人,法軍被俘4萬余人。在整個戰役中,英軍損失了302架飛機、226艘艦船、6.3萬多輛汽車、50萬噸其他物資和彈藥,法軍損失了約60艘艦船。盟軍所有的重型武器和裝備都被遺棄在沿海地區。同壹天,德軍占領了敦刻爾克。
在敦刻爾克戰略大撤退中,雖然盟軍損失慘重,但許多軍事評論家認為“德國的戰敗和歐洲的復蘇都是從這裏開始的”,並將這次戰略大撤退稱為“戰爭史上的偉大奇跡”。
/subject/history/html/080501/20016/200165 _ 457 . html
諾曼底登陸戰爭
1944年春天,二戰即將結束。為了加速德國法西斯的滅亡,比利時、美國、法國聯軍決定在諾曼底登陸,開辟第二戰場。
諾曼底是最理想的登陸地,因為這裏靠近英國空軍基地,可以被空軍覆蓋,附近還有大型海港,後勤物資和後續部隊的運輸相對有保障。此外,那裏的德軍防禦力量相對較弱。
盟軍在精心準備登陸的同時,用盡壹切手段制造假象,迷惑敵人,讓德軍產生盟軍將在加萊登陸的錯覺。
1944年6月6日上午,盟軍趁著漲潮和短暫的晴好天氣,開始在諾曼底登陸。登陸前415小時,在密集空中突擊的掩護下,英軍第82師、101師、第6師分別在登陸區兩翼距海岸10 ~ 15公裏的縱深空降,占領登陸區附近的交通樞紐、橋梁、渡口等重要場所。淩晨5點,盟軍開始準備空中火力,轟炸海岸上的德軍防禦陣地。之後進行了半個小時的火炮準備。6時30分至7時45分,第壹批登陸部隊在5個登陸點登陸。9時,我們基本突破了德軍防禦陣地,奪取並建立了相對穩定的立足點。盟軍* * * 132000人登陸,奪取了幾個縱深8 ~ 10公裏的登陸點。6月7日至12,建立綜合登陸場。統壹著陸點正面寬約80公裏,深度13 ~ 19公裏。6月17,19師* * * 50萬人登陸。7月5日,盟軍在654.38+0萬登陸。7月24日形成了正面面積150km,縱深13 ~ 35km的戰略登陸場。至此,盟軍完成預定計劃,諾曼底登陸行動告壹段落。
諾曼底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登陸戰役,也是人類戰爭史上規模空前的登陸戰役。它的勝利為開辟歐洲第二戰場奠定了基礎。
/其他/gfjy/ZP/其他/% C3 % AB % C8 % FC/% C5 % B5 % C2 % FC % B5 % D7 % B5 % C7 % C2 % BD % D5 % BD .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