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蕭菊芳
1912年,昆明師範學院的壹名學生蕭菊芳偶然路過雲南陸軍講武堂時,遇見壹位年輕有為的少校正在組織訓練,剎那間芳心暗許,產生了愛慕之情,這位年輕有為的少校就是我們的朱德元帥。
26歲的朱德已經擔任雲南陸軍講武堂的少校教官了,但這位教官似乎把畢生精力放在了革命事業上,對自己的婚姻不管不顧,這讓身邊朋友著急了。在朋友的巧妙安排下,朱德來到了蕭菊芳家中,蕭菊芳雖然害羞,但落落大方,兩人互相了解,逐漸產生了好感,最終水到渠成,兩人結婚合為壹個家庭。
婚後朱德依然整日帶兵操練,而蕭菊芳繼續在師範學校讀書,只有周末才能團聚,直到1916年,朱德要隨第壹軍北征,前往家鄉四川。朱德出軍後不久,蕭菊芳發現自己懷孕了,出於對丈夫的想念,蕭菊芳坐轎子來到了朱德的家鄉四川,隨丈夫壹起居住,同年9月,蕭菊芳產下壹名男嬰,取名“保柱”,又有“保護”朱德在戰場上平安的意義。
可惜,蕭菊芳產子不久後,因患熱病不幸去世。
二、陳玉珍
蕭菊芳病逝後,很多人勸朱德再婚,為保柱保留壹個圓滿的家庭,朱德看看尚在繈褓的嬰兒,只好同意了。經朋友介紹,朱德認識了壹個有過革命經驗,思想非常進步的女子陳玉珍,陳玉珍曾參加過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16年的革命活動,陳玉珍要求在結婚前見面談談,兩個人聊聊之後在考慮是否結婚。
兩人見面後不久就結婚了,陳玉珍是壹個非常賢惠的妻子,當她知道朱德喜歡養花時,就把家庭的裏裏外外種滿了鮮花,精心修整了壹個小花園,同時,她把保柱看作自己的親生孩子。
朱德的好友經常到朱德的房子裏探討 社會 、民主、科學等問題,陳玉珍為此布置壹間精致的書房,幫朱德收集革命、民族平等宣言等書籍,訂閱《新青年》等雜誌,兩人的興趣愛好也很相同,陳玉珍購買了《水滸》《三國演義》等書籍整齊的擺放在書櫃中,這讓朱德非常喜歡這個書房。
1922年,朱德決心尋黨、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遠赴上海,從此追隨***產黨開展革命生涯,兩人終身未再相見。
三、伍若蘭
1928年2月15日,朱德率軍攻入耒陽縣,碰巧壹個年輕女子在街道奔跑相告:“鄉親們,***產黨領導了部隊解放了耒陽城,大家快到城中廣場參加歡慶勝利大會”。
這個大膽潑辣的女子引起了朱德的註意,問身邊的隨從:“她叫什麽名字?”。經打聽才知道,這個女子叫伍若蘭,是縣城裏有名的女秀才。
伍若蘭發現許多官兵都是赤腳,就充分發動婦女編制草鞋,第二天,伍若蘭帶領婦女們將1000多雙草鞋送到軍營,還單獨送給朱德壹雙親手編制的草鞋和布襪。經鄧宗海的介紹,朱德和伍若蘭在城南河堤見了面。朱德向她講述了自己曾經有過2次婚姻,講述了自己的曾經的生活。伍若蘭說:“我不在乎妳的過去,我真心愛妳”,3天後,兩人在師部舉行了婚禮。
4月,朱德和毛澤東成功會師,會師後朱德任軍長,從此朱德就更忙了,伍若蘭作為他的妻子,不僅照顧他的生活,更是協助他的工作,井岡山上消息閉塞,伍若蘭為了給紅軍提供情報,廣泛搜集報紙,整理宣傳資料,給朱德參考閱讀。
1929年1月,第三次反圍剿戰爭打響,朱德率紅軍轉移途中遭遇敵軍,情況危急,伍若蘭在戰鬥中為保護朱德不幸被捕。伍若蘭被捕後,敵軍審訊官采用任何手段伍若蘭都咬牙堅持,最終伍若蘭同誌英勇就義。朱德聽到消息後,非常難過,直到1961年還作詩表達對伍若蘭的感情:越秀公園華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唯有蘭花香正好,壹時名貴五羊城。
四、康克清
伍若蘭犧牲後,由康克清同誌負責照顧朱老總的日常生活,朝夕相處期間對朱德產生了愛慕之情,康克清說:“我的婚戀觀就是無產階級的婚戀觀,只要革命堅決,品德高尚,真的誌同道合,我就不計年齡”,這段拐彎抹角的表達讓朱德非常感動,兩人決定,打完勝仗回來就結婚。
1929年3月,朱德率紅四軍參加長汀戰役,攻入長汀縣,隨後兩人結婚,結為終身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