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有幸到烏鎮遊玩。
那次是高鐵從杭州到桐鄉,初到桐鄉,我就想起愛菊之雅士陶淵明,繼而想到雛菊,畢竟是出產菊花的專業重鎮。出了站口,沿著指示牌,找到了目標公交車,車裏多數是年輕人,或是情侶,或是摯友,看來都想跟自己最在意的夥伴分享最美的景色。或許人生的意義在於分享。
顛簸了大概40分鐘的公交車才到烏鎮景區,我清晰記得,雖是擠在公交裏,但沿路出現不少宣傳標語,只是沒那麽明顯突出,大致內容是“烏鎮成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這句標語的側重點落在“永久”二字。如果作為當地人,我也覺得很榮幸,畢竟這機遇來之不易,求之難得。
到了目的地,才發現景區分東柵跟西柵,還是封閉式的。都怪我出發前攻略沒做好,以為是開放型的景點。不過也無所謂了,那時候聽說西柵比東柵大、好玩,所以沒有購買景區套票,只選擇了東柵景區。
下午2點30分到達東柵,詢問了裏邊的民宿價格,下不了手,最終在景區外找了間古色古香的主題客棧,可能是淡季,不貴,剛裝修不久,別致、幹凈、舒適。
下午3點左右,我買了票,進入景區,恰逢人機圍棋大戰開始前夕,部分嘉賓都陸續入住,我只是遊客,沒多大留意細節。
壹進景區,就看到了水、烏船,頗有枕水人家的意思,沿著河邊走,古色古香的石道、舊舊的小木屋都散發著江南水鄉獨特的韻味,空氣中彌漫著深宅大院的古老氣息。微風習習,好不自在。
漫步在布滿青苔的石階上,不由得想起《從前慢》,記憶裏電視劇古老的劇情反反復復地重現,期待浪漫的情節能重現。
不過,無論我從哪個角度都不排除網上關於烏鎮那麽美的照片,或許我用的不是專業的攝像機,或者這裏人造元素太濃厚,抑或者商業氣息太濃重。
我依舊覺得,這裏並不適合窮遊。因為景區的封閉性以及商業模式註定了烏鎮的檔次,註定了必須走商業化道路。唯美、小清新的路線是不可能了。當然,遊客們可以像我壹樣窮遊,只是感受不到江南水鄉晨曦的露水、品嘗不到地地道道的菜品、體驗不了“最後枕水人家”的唯美。
壹輩子很長,也很短,相信像烏鎮這樣詩情畫意的地方,我們普通人壹生中,不會多次來訪,也不會放棄遊玩。因此,本著只玩壹次的宗旨,妳覺得窮遊可以接受嗎?住不上東柵裏的民宿,吃不到景區裏精致的菜品,這壹趟,不是白來了?
我並不簡單認為窮遊不行、玩得不開心。只是,在烏鎮,暫時來說,窮遊真的不太好玩。對於旅遊,我偏向輕奢主義。記得大學時候,壹次窮遊,到湖南的鳳凰古鎮,那次我從廣東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綠皮火車,那次我邊逛邊啃面包,那次我住幾十塊的偏僻民宿,真的不好玩,沒有壹定物質的支撐,再美好的景色也不會讓人印象深刻。
壹趟旅行下來,您花費幾千塊跟花費幾萬塊,還是有區別的,量變引起質變。當然也並不提倡,花多錢就是好的,畢竟,出門遊玩,開心就好。
因此,我還是建議,平日裏努力賺錢,旅遊時不要過分節儉,窮遊有時候會失去旅遊的意義。